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基于JSONP原理的示例分析,具有一定借鑒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前言
我工作以來接觸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前后端分離的,前端靜態文件有自己獨立域名,通過接口來獲取數據進行渲染等操作。
跨域的方法不需要多言,隨便一搜,就有很多,但最常用不外乎jsonp和CORS。jsonp著重于前端,也算是前端Hack技巧,CORS重于后端,服務端需要配置的地方會較多。
這篇解析一下jsonp的實現原理。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很容易說明白,在html頁面中有一些標簽是不受跨域限制的,比如img,script,link等。如果把我們需要的數據,放在一個js文件里面,這時,我們就能突破瀏覽器同源的限制。
創建script標簽
《高性能JavaScript》中提到了動態腳本元素,作者寫道:
1、文件在該元素被添加到頁面時開始下載。這種技術的重點在于:無論何時啟動下載,文件的下載和執行過程不會阻塞頁面其他進程。
2、使用動態腳本節點下載文件時,返回的代碼通常會立刻執行(除了Firefox和Oprea,它們會等待此前所有動態腳本節點執行完畢。)當腳本自執行時,這種機制運行正常。
引用1保證了JSONP請求的時候不會阻塞主線程,引用2保證了JSONP代碼在加載完成后,立刻自執行時不會出錯。
callback
服務端在接收到GET請求之后,通常要判斷是否有callback參數,如果有,則需要在返回的數據外面加上一個方法名和括號。例如,發起如下請求:
http://www.a.com/getSomething?callback=jsonp0
那么服務端就會返回如下內容:
jsonp0({code:200,data:{}})
很明顯,由于這是在動態加載的Script標簽中包含的內容,那么這就是一段自執行代碼,這段代碼只有一個函數被調用———jsonp0。
當然,有執行,則必須先創建,否則就會報錯。創建這一步,就需要在調用前執行。
具體實現如下:
function jsonp (url, successCallback, errorCallback, completeCallback) { // 聲明對象,需要將函數聲明至全局作用域 window.jsonp0 = function (data) { successCallback(data); if (completeCallback) completeCallback(); } // 創建script標簽,并將url后加上callback參數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 url = url + (url.indexOf('?') == -1 ? '?' : '&') + 'callback=jsonp0' ; script.src = url; document.head.parentNode.insertBefore(script, document.head); // 等到script加載完畢以后,就會自己執行 }
上面基本上完成了一個jsonp方法的核心,此時,jsonp0是我們聲明好的一個函數,如果服務端正常回傳的時候,就會執行jsonp0函數,里面的successCallback回調也會執行。
完善一下
在實際情況下,通常會有許多個jsonp的請求同時調用,
那么既然jsonp0就能滿足我們的需要,為什么常常看到jsonp1,jsonp2等等依次累加的代碼呢?
這是因為,請求可能是很多個異步進行。在第一次執行jsonp方法時,window.jsonp0是函數A,此時去加載js文件,在js未加載完畢的情況下,又調用了一次jsonp方法,此時,window.jsonp0指向了函數B。那么等到兩次的js加載完畢以后,都會執行第二次的回調。
所以,我們需要對callback的名字做一個區別處理,累加就能滿足需要。
修改一下代碼:
var jsonpCounter = 0; function jsonp (url, successCallback, errorCallback, completeCallback) { var jsId = 'jsonp' + jsonpCounter++; // 聲明對象,需要將函數聲明至全局作用域 window[jsId] = function (data) { successCallback(data); if (completeCallback) completeCallback(); clean(); } // 創建script標簽,并將url后加上callback參數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 url = url + (url.indexOf('?') == -1 ? '?' : '&') + 'callback=' + jsId ; script.src = url; document.head.parentNode.insertBefore(script, document.head); // 等到script加載完畢以后,就會自己執行 //在執行完我們這個方法以后,會有很多script標簽出現在head之前,我們需要手動的刪除掉他們。 function clean () { script.parentNode.removeChild(script); window[jsId] = function(){}; } }
加入了累加和清理之后,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需要處理,就是錯誤回調。正常來說,我們通常請求jsonp時,會設定一個超時時間,如果超過這個時間以后,就拋出超時異常。
實現如下:
var jsonpCounter = 0; function jsonp (url, successCallback, errorCallback, completeCallback, timeout) { // 略去上面寫過的代碼 var timeout = timeout || 10000 , timer ; if (timeout) { timer = setTimeout(function () { if (errorCallback) { errorCallback(new Error('timeout')); } clean(); }, timeout) } function clean () { script.parentNode.removeChild(script); window[jsId] = function(){}; if (timer) clearTimeout(timer); } }
這樣,基本上就完成了jsonp的全部功能,剩下的可能需要做一些兼容的修改,才算是一個完整的jsonp方法。
感謝你能夠認真閱讀完這篇文章,希望小編分享的“基于JSONP原理的示例分析”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億速云,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更多相關知識等著你來學習!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