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在MySQL中如何優化SQL語句”的相關知識,小編通過實際案例向大家展示操作過程,操作方法簡單快捷,實用性強,希望這篇“在MySQL中如何優化SQL語句”文章能幫助大家解決問題。
在應用系統開發過程中,由于初期數據量小,開發人員寫SQL語句時更重視功能上的實現,但是當應用系統正式上線后,隨著生產數據量的急劇增長,很多SQL語句開始逐漸顯露出性能問題,對生產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此時這些有問題的SQL語句就成為整個系統性能的瓶頸,因此我們必須要對它們進行優化。
MySQL客戶端連接成功后,通過show [session|global]status命令可以提供服務器狀態信息,也可以在操作系統上使用mysqladmin extended-status命令獲得這些消息。show [session|global] status可以根據需要加上參數“session”或者“global”來顯示session級(當前連接)的統計結果和global級(自數據庫上次啟動至今)的統計結果。如果不寫,默認使用參數是“session”。
下面的命令顯示了當前session中所有統計參數的值:
-- 查看會話所有統計的值 SHOW STATUS LIKE 'Com_%'; Or SHOW SESSION STATUS LIKE 'Com_%';
下面的命令顯示了當前global中所有統計參數的值:
-- 查看全局所有統計的值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Com_%';
Com_xxx表示每個xxx語句執行的次數,我們通常比較關心的是以下幾個統計參數:
Com_select:執行SELECT操作的次數,一次查詢只累加1。
Com_insert:執行INSERT操作的次數,對于批量插入的INSERT操作,只累加一次。
Com_update:執行UPDATE操作的次數。
Com_delete:執行DELETE操作的次數。
上面這些參數對于所有存儲引擎的表操作都會進行累計。下面這幾個參數只是針對InnoDB存儲引擎的,累加的算法也略有不同。
Innodb_rows_read:SELECT查詢返回的行數。
Innodb_rows_inserted:執行INSERT操作插入的行數。
Innodb_rows_updated:執行UPDATE操作更新的行數。
Innodb_rows_deleted:執行DELETE操作刪除的行數。
通過以上幾個參數,可以很容易地了解當前數據庫的應用系統是以插入更新為主還是以查詢操作為主,以及各種類型的SQL大致的執行比例是多少。對于更新操作的計數,是對執行次數的計數,不論提交還是回滾都會進行累加。
對于事務型的應用,通過Com_commit和Com_rollback可以了解事務提交和回滾的情況,對于回滾操作非常頻繁的數據庫,可能意味著應用編寫存在問題。此外,以下幾個參數便于用戶了解數據庫的基本情況。
Connections:試圖連接MySQL服務器的次數。
Uptime:服務器工作時間。
Slow_queries:慢查詢的次數。
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定位執行效率較低的SQL語句。
通過慢查詢日志定位那些執行效率較低的SQL語句,用--log-slow-queries[=file_name]選項啟動時,mysqld寫一個包含所有執行時間超過long_query_time秒的SQL語句的日志文件。
慢查詢日志在查詢結束以后才紀錄,所以在應用系統反映執行效率出現問題的時候查詢慢查詢日志并不能定位問題,可以使用show processlist命令查看當前MySQL在進行的線程,包括線程的狀態、是否鎖表等,可以實時地查看SQL的執行情況,同時對一些鎖表操作進行優化。
通過定位執行效率較低的SQL語句后,可以通過EXPLAIN或者DESC命令獲取MySQL如何執行SELECT語句的信息,包括在SELECT語句執行過程中表如何連接和連接的順序,比如想統計所有庫存階梯數量,需要關聯goods_stock表和goods_stock_price表,并且對goods_stock_price.Qty字段做求和(sum)操作,相應 SQL 的執行計劃如下:
EXPLAIN SELECT SUM(sp.Qty) FROM goods_stock AS s LEFT JOIN goods_stock_price AS sp ON s.ID=sp.GoodsStockID;
如上圖所示每個列的簡單解釋如下:
select_type:表示 SELECT 的類型,常見的取值有:
SIMPLE(簡單表,即不使用表連接 或者子查詢)。
PRIMARY(主查詢,即外層的查詢)、UNION(UNION 中的第二個或 者后面的查詢語句)、◎SUBQUERY(子查詢中的第一個SELECT)等。
table:輸出結果集的表。
type:表示表的連接類型,性能由好到差的連接類型為:
system(表中僅有一行,即常量表)。
const(單表中最多有一個匹配行,例如primary key或者unique index)。
eq_ref(對于前面的每一行,在此表中只查詢一條記錄,簡單來說,就是多表連接中使用primary key或者unique index)。
ref(與eq_ref類似,區別在于不是使用primary key或者unique index,而是使用普通的索引)。
ref_or_null(與ref類似,區別在于條件中包含對NULL的查詢)。
index_merge(索引合并優化)。
unique_subquery(in的后面是一個查詢主鍵字段的子查詢)。
index_subquery(與unique_subquery類似,區別在于in的后面是查詢非唯一索引字段的子查詢)。
range(單表中的范圍查詢)。
index(對于前面的每一行,都通過查詢索引來得到數據)。
all(對于前面的每一行,都通過全表掃描來得到數據)。
possible_keys:表示查詢時,可能使用的索引。
key:表示實際使用的索引。
key_len:索引字段的長度。
rows:掃描行的數量。
filtered:返回結果的行占需要讀到的行(rows列的值)的百分比。
Extra:執行情況的說明和描述。
Using index(此值表示mysql將使用覆蓋索引,以避免訪問表)。
Using where(mysql 將在存儲引擎檢索行后再進行過濾,許多where條件里涉及索引中的列,當(并且如果)它讀取索引時,就能被存儲引擎檢驗,因此不是所有帶where子句的查詢都會顯示“Using where”。有時“Using where”的出現就是一個暗示:查詢可受益于不同的索引)。
Using temporary(mysql 對查詢結果排序時會使用臨時表)。
Using filesort(mysql會對結果使用一個外部索引排序,而不是按索引次序從表里讀取行。mysql有兩種文件排序算法,這兩種排序方式都可以在內存或者磁盤上完成,explain不會告訴你mysql將使用哪一種文件排序,也不會告訴你排序會在內存里還是磁盤上完成)。
Range checked for each record(index map: N) (沒有好用的索引,新的索引將在聯接的每一行上重新估算,N是顯示在possible_keys列中索引的位圖,并且是冗余的)。
經過以上定位步驟,我們基本就可以分析到問題出現的原因。此時我們可以根據情況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進行優化提高語句執行效率。
在上面的例子中,已經可以確認是goods_stock是走主鍵索引的,但是對goods_stock_price子表的進行了全表掃描導致效率的不理想,那么應該對goods_stock_price表的GoodsStockID字段創建索引,具體命令如下:
-- 創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stock_price_1 ON goods_stock_price (GoodsStockID); -- 附加刪除跟查詢索引語句 ALTER TABLE goods_stock_price DROP INDEX idx_stock_price_1; SHOW INDEX FROM goods_stock_price;
創建索引后,我們再看一下這條語句的執行計劃,具體如下:
EXPLAIN SELECT SUM(sp.Qty) FROM goods_stock AS s LEFT JOIN goods_stock_price AS sp ON s.ID=sp.GoodsStockID;
可以發現建立索引后對goods_stock_price子表需要掃描的行數明顯減少(從 3 行減少到1行),可見索引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數據庫的訪問速度,尤其在表很龐大的時候這種優勢更為明顯。
關于“在MySQL中如何優化SQL語句”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想了解更多行業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小編每天都會為大家更新不同的知識點。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