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大數據從業者需認清數據分析的邊界是什么,內容非常詳細,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參考借鑒,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家公司的數據積累得越來越多,獲取數據成本不斷降低,很多人開始走向另一個危險的極端,那就是任何事情都要看數據,任何決定都依賴數據。作為運營的數據分析人員,不要陷在“唯數據論”這個坑里。
數據庫并不能記錄一切
通過數據庫中的記錄,你能夠充分了解你的業務嗎?答案是否定的。說白了,數據庫只是記錄了發生在業務鏈條上的行為,但行為的結果并不代表業務的全部。
舉個例子,通過用戶的使用行為數據,就能知道用戶的體驗嗎?并不能,我們只是根據用戶的“行為結果”猜測他使用產品體驗的好壞。
真正的用戶感覺,在他們的心里,很難通過既定的使用路徑和產品功能體現出來。
那么,數據庫不能記錄的信息,怎么獲取呢?答案其實很簡單,通過外部手段,創造條件去獲取。概括為“調查”和“實驗”兩個詞。
例如,用戶體驗不能量化的問題,直接問不就好了?調查分為訪談和問卷調查兩種方式,每種方式都需要落地成可量化的結果。
問卷調查建議規律性地長期進行,連續收集的數據在時間維度上可比,價值遠遠大于單次的問卷調查。
實驗的方式也是一種創造數據的手段。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創造出一個對比的條件,進而量化出差異,最終形成可靠的判斷。
不要分離多重因素的影響
有些因素疊加可能相互放大影響,有些則可能相互抑制,宏觀指標只是眾多影響的結果,內部的影響機制是黑箱。
那么怎么辦呢?怎樣衡量具體某個運營動作帶來的影響呢?答案就是實驗,也只有實驗。
數據不能代表邏輯推理
一個邏輯混亂的人,給他再多的數據也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能否形成正確的判斷和合理的決策,很大程度上并不取決于數據的多少,數據足夠(信息充分)就可以了。
大多數會因數據而變懶
為什么這么說呢?大多數管理層都會因為數據資源的豐富而或多或少地放棄思考。
許多人,因為自身長期業務經驗的積累,其實是有很好的直覺。而現在,卻被一個不熟悉業務,只會從數據庫中做些統計的數據分析師牽著鼻子走。許多人過分地“敬畏數據”。這個現象是值得警覺的。
曾經有一位資深的企業家說,數據分析使人短視甚至盲目。
所以,真正優秀的數據分析(業務分析)有很高的門檻的。這個門檻并不來自于分析方法的應用,而來自于對業務的理解。只有對業務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將分析方法用對地方,才能正確地解讀信息,獲得結論。
關于大數據從業者需認清數據分析的邊界是什么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