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將為大家詳細講解有關JavaScript版本中如何從最簡單的斐波那契數列來學習動態規劃,文章內容質量較高,因此小編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前言
斐波那契數列是一個很經典的問題,雖然它很簡單,但是在優化求解它的時候可以延伸出很多實用的優化算法。
它的概念很簡單,來看一下 LeetCode 真題里對他的定義:
斐波那契數,通常用 F(n) 表示,形成的序列稱為斐波那契數列。該數列由 0 和 1 開始,后面的每一項數字都是前面兩項數字的和。也就是:
F(0) = 0, F(1) = 1
F(N) = F(N - 1) + F(N - 2), 其中 N > 1.
給定 N,計算 F(N)。
先大概預覽一下斐波那契數列的樣子:
1、1、2、3、5、8、13、21、34
青銅時代 - 遞歸求解。
在本文中,下面出現的 fib(n) 代表對于 n 的求解。
有了定義以后,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第一直覺就是可以用「遞歸」來解,思路也很簡單,只需要定義好初始狀態,也就是 fib(1) = 1,fib(2) = 1,那么假設要求 fib(3) 只需要去求 fib(2) + fib(1) 即可,以此類推。
大概在 fib(50) 的時候,在我的筆記本上跑了 123.167 秒,再往后就更加不敢想象了。由于大量的遞歸調用加上不斷的重復計算,導致這個算法的速度慢到不可接受。
白銀時代 - 備忘錄解法
青銅的解法由于有大量的重復計算,
比如 fib(3) 會計算 fib(2) + fib(1),
而 fib(2) 又會計算 fib(1) + fib(0)。
這個 fib(1) 就是完全重復的計算,不應該為它再遞歸調用一次,而是應該在第一次求解除它了以后,就把他“記憶”下來。
把已經求得的解放在 Map 里,下次直接取,而不去重復結算。
這里用 iife 函數形成一個閉包,保留了 memo 這個私有變量,這是一個小技巧。
此時對于 fib(50) 的計算速度來到了 0.096 秒,在 50 這個小數量級的情況下就比青銅解法快了 1200 倍。
有一部分說算法無用論的人,持有的觀點是隨著硬件的進步這些差異都會被抹平,那我期待著硬件進步 1000 倍的那一天吧。
黃金時代 - 動態規劃
看似上面的備忘錄解法已經很完美了,實際上不是,雖然備忘錄解法把無用的重復求解都優化了,在速度上達到了比較優的程度。
但是對于第一次求解,未被記憶化的值來說,還是會進入遞歸調用邏輯。
比如 f(10000),那么必然會遞歸調用 f(9999)、f(9998) ...... f(0),而在遞歸的過程中,這些調用棧是不斷疊加的,當函數調用的深處,棧已經達到了成千上萬層。
此時它就會報出一個我們熟悉的錯誤:
RangeError: Maximum call stack size exceeded at c:\codes\leetcode-javascript\動態規劃\斐波那契數列-509.js:20:19 at c:\codes\leetcode-javascript\動態規劃\斐波那契數列-509.js:32:14
我們回過頭來思考一下,備忘錄的思路下我們的解法路徑是「自頂向下」的,如果我們把思路倒置一下,變成「自底向上」的求解呢?
也就是說,對于 fib(10000),我們從 fib(1), fib(2), fib(3) ...... fib(10000),
從最小的值開始求解,并且把每次求解的值保存在“記憶”(可以是一個數組,下標正好用來對應 n 的解答值)里,下面的值都由記憶中的值直接得出。
這樣等到算到 10000 的時候,我們想要求解的值自然也就得到了,直接從 記憶[10000] 里取到值返回即可。
那么這種解法其實只需要一個 for 循環,而不需要任何遞歸的邏輯。
其實這就是「動態規劃」的一種比較經典的解法啦,那么這種算法強力嗎?
對于 fib(10000) 這個上面兩種解法都無能為力的情況來說,它花了 0.114 秒就得出了結果。
對于 fib(100000) 它花了 0.827 秒。
對了,在 JavaScript 中這個數字由于超出最大值,會被展示成 Infinity,其實解決方法也很簡單,用 BigInt 的數據類型即可。
總結
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