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av专区_日韩电影在线播放_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_av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溫馨提示×

溫馨提示×

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密碼登錄×
登錄注冊×
其他方式登錄
點擊 登錄注冊 即表示同意《億速云用戶服務條款》

MySQL中count如何統計行數

發布時間:2020-07-16 13:34:01 來源:億速云 閱讀:336 作者:小豬 欄目:開發技術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展示了MySQL中count如何統計行數,內容簡而易懂,下面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吧。

MySQL count() 函數我們并不陌生,用來統計每張表的行數。但如果你的表越來越大,且是 InnoDB 引擎的話,會發現計算的速度會越來越慢。在這篇文章里,會先介紹 count() 實現的原理及原因,然后是 count 不同用法的性能分析,最后給出需要頻繁改變并需要統計表行數的解決方案。

Count() 的實現

InnoDB 和 MyISAM 是 MySQL 常用的數據引擎,由于兩者實現的不同,導致 count() 操作計算的效率也不同。

對于 MyISAM 來說,它把每個表的總行數都存在了磁盤上,因此使用 count(*) 計算時,效率很高直接返回結果。但如果加入了 where 條件,依然會進行搜索,所以效率是不高的。

對于 InnoDB 來說,在進行 count(*) 運算時,會把數據從引擎中一行行讀出來,然后累計計數,自然表大了之后,效率就變低了。

那么,為什么 InnoDB 不能像 MyISAM 在表中記錄呢?原因就在于 InnoDB 比 MyISAM 多了支持事務的特性,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取舍。由于 MVCC 的控制,使得 MySQL 具有并發的能力,也就是說對于同一時刻,InnoDB 返回的表的行數是不一定的,事務看到的行數與開啟后的一致性視圖有關,換句話說,每個事務能看到的數據版本是不一樣的,只能一行行拿出來進行判斷。

像下面的事務,假設表 t 有 10000 條數據:

Session ASession BSession C
select count(*) from t;
insert into t ();
begin;
insert into t();
select count(*) from t;select count(*) from t;select count(*) from t;
10000;結果是 10002結果是 10001

對于 Session A 來說,Session B 未提交不可見,Session C 提交了,但是在 Session A 啟動后提交的,也不可見。所以是 10000.

而對于 Session B 而言,Session C 在啟動之前提交,自己又插入了一條,所以結果是 10002.

其實 InnoDB 在進行 count(*) 操作時,還是做了優化的,在進行 count(*) 操作時,由于普通索引會保存主鍵的 id 值,所以會找到最小的那顆普通索引樹進行查找,而不是去遍歷主鍵索引樹。

在保證邏輯正確的前提下,減少掃描的數據量,是數據庫系統設計的通用法則。

另外在使用 show table status 時,也可以查詢出行數,而且速度很快,但需要注意的是,該命令是通過索引統計的值來采樣估算的。官方文檔說誤差可以有 40%-50%.

但如果我們真的需要實時的獲取的某個表的行數,應該怎么辦呢?

手動保存表的數量

用緩存系統來保存計數

對于進行更新的表,可能會想到用緩存系統來支持。比如 Redis 里來保存某個表總行數。

每次插入數據庫時,Redis 計數加一,相反則減一,這樣看起來讀寫操作都很快,但會存在一些問題。

緩存系統會丟失更新:

對于 Redis 在內存中的數據,需要定期的同步到磁盤中,但對于 Redis 異常重啟,就沒有辦法了。比如在 Redis 中插入后,Redis 重啟,數據沒有持久化到硬盤。這時可以在重啟 Redis 后,從數據庫執行下 count(*) 操作,然后更新到 Redis 中。一次全表掃描還是可行的。

邏輯不精確:

假設一個頁面中,需要顯示一張表的行數,以及每一條數據。在實現時,可以先從 Redis 取數量,然后從數據庫里取記錄。

但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1. 數據庫查到 100 行結果里有最新插入的記錄,而 Redis 計數里少 1.
  2. 數據庫查到 100 行結果沒有最新的記錄,但 Redis 計數卻多了 1.
Session ASession B
插入一條數據;T1
讀 Redis 計數;T2
從數據庫中查記錄;
Redis 計數加 1;T3

對于 Session B 來說,在 T2 時刻,會發現 Redis 的數量比數據庫少 1 條。

Session ASession B
Redis 計數加 1;T1
讀 Redis 計數;T2
從數據庫中查記錄;
插入一條數據;T3

對于 Session B 來說,在 T2 時刻,會發現 Redis 的數量比數據庫多 1 條。

其實產生問題的原因就是因為 Redis 和數據庫查記錄沒有在同一個事務中。

用數據庫保存

由于 InnoDB 引擎的支持,MySQL 本身是支持事務的,所以將 Redis 的插入操作換成在數據庫的更新操作,就可以利用在RR級別下的事務特性,進而保證數據的精確性。

而且還有一點,由于 redo log 的支持,在 MySQL 發生異常時,是可以保證 crash-safe。

不同 count 用法的執行效率

count() 本身是一個聚合函數,對于返回的結果集,一行行地判斷。如果參數不是 NULL 的話,會一直累加,最后返回結果。

所以 count(*), count(id), count(1) 表示都是返回滿足條件的結果集總行數。

而 count(字段),則表示滿足條件的數據行里,不為 NULL 的字段。

對于 count(id) 來說,InnoDB 會遍歷整張表,把每行 id 取出來,給 server 層。Server 判斷 id 是否為空,然后累加。

對于 count(1) 來說,InnoDB 會遍歷整張表,但不取值。Server 層會自己放入 1,然后累加。

所以對于 count(1) 的執行會比 count(*) 要快,少了解析數據行以及拷貝字段值的操作。

對于 count(字段) 來說,如果字段定義時是 not null, 會一行行讀出,并判斷不能為 null,然后累加。如果定義時可以為 null,執行時,需要將值去除,判斷不是 null 才累加。

count(*) 除外,專門做了優化,不取值,直接按行累加,并且會找到最小的索引樹進行計算。

總結

MySQL count() 函數的執行效率和底層的數據引擎有關。MyISAM 不加 where 條件,查詢會很快,但不支持事務。InnoDB 支持事務,由于 MVCC 的實現,導致每次查詢都需要一行行的掃描,效率不高。

解決方法可以通過設計外部緩存如 Redis,保存記錄。但存在異常重啟和數據不準確的情況。可以通過在 InnoDB 中新建一張表,保存記錄這樣的解決方案。

最后,InnoDB 對 count(*) 做了獨立的優化,而其他的 count 操作,則需要額外的操作。

以上就是關于MySQL中count如何統計行數的內容,如果你們有學習到知識或者技能,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向AI問一下細節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I

南宁市| 攀枝花市| 贵定县| 福贡县| 鄂托克旗| 财经| 武平县| 汪清县| 吉隆县| 汾西县| 玛多县| 凌海市| 恩施市| 云龙县| 杭州市| 鄂州市| 涟源市| 于田县| 军事| 乌审旗| 永丰县| 桃源县| 喀喇| 固原市| 三都| 桑日县| 南木林县| 名山县| 高青县| 五河县| 体育| 上林县| 铜山县| 迭部县| 通城县| 南京市| 青川县| 汤原县| 吴川市| 安远县|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