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一、OSI七層模型
物理層:
通過硬件設備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于是有了0/1數據流,叫做比特流。
數據鏈路層:
可以發比特流但是沒有格式就會亂七八糟,于是就有了”幀”。采用了一種”幀”的數據塊進行傳輸,為了確保數據通信的準確,實現數據有效的差錯控制,加入了檢錯等功能(網卡、交換機)
網絡層:
前兩層都是在于可以發數據,以及發的數據是否正確,然而如果連著兩臺電腦還行,多臺電腦而又只想讓其中一臺可以通信,則需要路由。選擇性的發,那每臺電腦就得有自己的身份,于是出現了IP協議等(路由器)。
傳輸層:
比特流傳輸的過程不可能會一直順暢,偶爾出現中斷很正常,如果人為制定出單位,分成一個個的信息段,從中又衍生了報文,結合上面幾層,我們就可以有目標的發生正確數據給某臺計算機了,傳輸層有兩個重要的協議:TCP和UDP。TCP效率低但是發送包會校驗是否完整,UDP效率高但是不管別人能否完整收到。
會話層:
計算機收到了發送的數據,但是有那么多進程,具體哪個進程需要用到這個數據,則把他輸送到那個進程。例如:如果80端口要用,所以系統內數據通信,將接收端口數據送至需求端口。
表示層:
現在正確接收到了需要的數據,但是因為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可能基于安全性,或者是算法上的壓縮,還有就是網絡類型不同。那就得有一個溝通的橋梁來整理整理,還原出原本應該有的表示,類似于一個拆快遞的過程。
應用層:
提供多種服務的接口,用戶只需操作應用層就可以得到服務內容,這樣封裝可以讓更多的人能使用它。包含的主要協議:FTP(文件傳送協議)、Telnet(遠程登錄協議)、DNS(域名解析協議)、SMTP(郵件傳送協議),POP3協議(郵局協議),HTTP協議(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二、TCP/IP模型
TCP/IP模型實際上是OSI模型的一個濃縮版本,它只有四個層次:
應用層 :應著OSI的 應用層 表示層 會話層
運輸層:應著OSI的傳輸層
網際層:OSI的網絡層
網絡接口層:OSI的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
三、TCP/IP協議
IP層傳輸單位是IP分組,屬于點到點的傳輸;TCP層傳輸單位是TCP段,屬于端到端的傳輸
原文:https://blog.csdn.net/cmyh200/article/details/82768804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