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對于一個Go程序來說,GO語言運行時系統中的調度器會恰當的安排其中所有的goroutine的運行。不過,在同一時刻,只會有少數的goroutine真正處于運行狀態。為了公平起見,調度器會頻繁的切換這些goroutine。這個中斷的時機有很多,任何兩個語句執行的間隙,甚至是在某條語句執行的過程中都是可能的。即使這些語句在臨界區之內也是一樣的,互斥鎖雖然能保護臨界區中的代碼串行執行,但是不能保證這些代碼的原子性(atomicity)。
真正能夠保證原子性執行的工具只有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
原子操作在進行的過程中是不允許中斷的。在底層,這會由CPU提供芯片級別的支持,所以絕對有效。
原子操作可以完全的消除競態條件,并能夠絕對的保證并發安全。并且它的執行速度比其他的同步工具快得多,通常會高出好幾個數量級。
缺點
正是因為原子操作不能被中斷,所要它需要足夠簡單,并且要求快速。因此,操作系統層面值對針對二進制位或整數的原子操作提供支持。
Go語言的原子操作是基于CPU和操作系統的,所以它也只針對少數數據類型的值提供了原子操作函數。這些函數都在標準庫的sync/atomic中。
sync/atomic 包中可以做的原子操作有:
這些函數針對的數據類型并不多。但是,對這些類型中的每一個,sync/stomic包都會有一套函數給予支持。這些數據類型有:
原子操作函數的第一個參數值都應該是那個被操作的值,并且是傳入指針,比如:*int32。
原子操作函數需要的是被操作值的指針,而不是值本身。即使是unsafe.Pointer類型雖然本身已經是指針類型,但是原子操作函數里還要要這個值的指針。
只要原子操作函數拿到了被操作值的指針,就可以定位到存儲該值的內存地址。只有這樣,才能夠通過底層的指令,操作這個內存地址上的數據。
包里只提供了加法操作的函數,沒有減法操作的函數,不過是可以實現減法的。比如:atomic.AddInt32。函數的第二個參數代表的差量,它的類型是int32,這個類型是有符號的。這里可以傳個負整數就是做減法了。
對于atomic.AddInt64也是類型的。不過對于atomic.AddUint32和atomic.AddUint64要做原子減法就不能這么直接了,因為第二參數的值是uint32和uint64,這些類型是無符號的。比如要減3,差量就是-3,要先把差量轉換為有符號的類型比如int32,然后再把該值轉換為uint32,用表達式描述就是:
uint32(int32(-3))
不過上面這樣寫,會使編譯器報錯,因為這么做其實會讓表達式的結果值溢出。不過可以先把int32(-3)先賦值給一個臨時變量比如名字就叫delta,來繞過編譯器的檢查。
上面的那種方式比較好理解,另外還有一種方式第二的參數用下面的表達式:
^uint32(-(-3)-1)
上面這么做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取補碼,具體就要去了解一下計算機中的原碼、補碼、反碼,以及是如何實現減法的了。
上面兩中方式是等價的,下面是實例代碼: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atomic"
)
func main() {
num := uint32(18)
delta := int32(-3)
atomic.AddUint32(&num, uint32(delta))
fmt.Println(num)
atomic.AddUint32(&num, ^uint32(-(-3)-1))
fmt.Println(num)
}
比較并交換操作即CAS操作,是有條件的交換操作,只有在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才會進行值的交換。
交換,指的是把新值賦值給變量,并返回變量的舊值。
在進行CAS操作的時候,函數會先判斷被操作變量的值,是否與預期的舊值相等。如果相等,就把新值賦給該變量,并返回true以表明交換操作已經進行。否則就忽略交換操作,并返回false。CAS操作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操作,而是一種操作組合。這與其他原子操作都不同。正式因為如此,它的用途要更廣泛一些。比如,將它與for語句聯用,就可以實現一種簡易的自旋鎖(spinlock)。
自旋鎖
自旋鎖(spinlock):是指當一個線程在獲取鎖的時候,如果鎖已經被其它線程獲取,那么該線程將循環等待,然后不斷的判斷鎖是否能夠被成功獲取,直到獲取到鎖才會退出循環。
for {
if atomic.CompareAndSwapInt32(&num, 10, 0) {
fmt.Println("檢查到num為10,清0")
break
}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300)
}
下面是代碼完整的展示,實現了建議的自旋鎖: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atomic"
"time"
)
func main() {
done := make(chan struct{})
var num int32
// 定時增加num的值
go func() {
defer func() {
done <- struct{}{}
}()
for {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500)
newNum := atomic.AddInt32(&num, 1)
fmt.Println("num:", newNum)
if newNum > 10 {
break
}
}
}()
// 定時檢查num的值,如果等于10,就設置為0
go func() {
defer func() {
done <- struct{}{}
}()
for {
if atomic.CompareAndSwapInt32(&num, 10, 0) {
fmt.Println("檢查到num為10,清0")
break
}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500)
}
}()
<- done
<- done
fmt.Println("Over")
}
樂觀鎖
在for語句中的CAS操作,可以不停的檢查某個需要滿足的條件,一旦條件滿足就退出for循環。這相當于只要條件不滿足,當前流程就會被一直阻塞在這里。
這個在效果上與互斥鎖類型,不過適用場景不同。互斥鎖總是假設共享資源的狀態會被其他的goroutine頻繁的改變,是一種悲觀鎖。而這里是假設共享資源狀態的改變并不頻繁,所以你的操作一般都是如期望的那樣成功,是一種更加樂觀,更加寬松的做法,就是樂觀鎖。
下面的例子,啟用了多個goroutine都要對num的值做加法操作。
package main
import (
"time"
"sync/atomic"
"fmt"
)
var done chan struct{} = make(chan struct{})
var num int32
func CompareAndAdd(id, times int, increment int32) {
defer func() {
done <- struct{}{}
}()
for i := 0; i < times; i++ {
for {
currNum := atomic.LoadInt32(&num) // 先獲取當前的值
newNum := currNum + increment // 這里希望對num做加法
// 假設是一個耗時的操作,就是有可能在這段時間里有別的goroutine已經修改了num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300)
// 比較現在num的值和操作前獲取到的值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表示表里沒有別修改過,可以更新為新值
// 如果不一致,表示在這段時間里num已經被別的goroutine修改過了,必須重新來過
if atomic.CompareAndSwapInt32(&num, currNum, newNum) {
fmt.Printf("更新num[%d-%d]: +%d = %d\n", id, i, increment, newNum)
break
} else {
fmt.Printf("更新num失敗[%d-%d],重試...\n", id, i)
}
}
}
}
func main() {
go CompareAndAdd(1, 6, 2)
go CompareAndAdd(2, 4, 3)
go CompareAndAdd(3, 3, 4)
<- done
<- done
<- done
fmt.Println("Over")
}
這里在把加法后的新值賦值給原來的變量num前,先檢查此時num的值是否發生過變化了,如果沒有發生變化,就可以將num設置為新值。否則就從頭在做一次加法運行、檢查、賦值,直到成功為止。在假設共享資源狀態的改變并不頻繁的前提下,這種實現是比悲觀鎖更好的。
在已經保證了對一個變量的寫操作都是原子操作,比如:加法、存儲、交換等等。在對它進行讀操作的時候,依然有必要使用原子操作。
參考讀寫鎖,寫操作和讀操作之間是互斥的,這是為了防止讀操作讀到還沒有被修改完的值。如果讀操作讀到一半就被中斷了,等再回來繼續讀取的時候,就讀到了修改前后兩部分的內容。這顯然破壞了值的完整性。所以,一旦決定對一個共享資源進行保護,就要做到完全的保護。
由于原子操作函數只支持非常有限的數據類型,所以在很多應用場景下,互斥鎖更加合適。不過如果當前場景下可以使用原子操作,就不要考慮互斥鎖了。
因為原子操作函數的執行速度要比互斥鎖快的多。而且,使用起來也更加簡單,不會涉及臨界區的選擇,以及死鎖等問題。就是原子操作更加高效,而互斥鎖適用場景更廣,優先考慮是否可以使用原子操作。
為了擴大原子操作的適用范圍,Go語言在1.4版本之后,在sync/atomic包中添加了一個新類型Value。此類型的值相當于一個容器,可以被用來原子的存儲和加載任意的值。atomic.Value類型是開箱即用的,聲明一個該類型的變量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可以稱它為原子變量。而原子變量的值,可以稱為原子值。
這個類型使用起來很簡單,只有兩個指針方法:Store()和Load(),不過還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旦atomic.Value類型的值,就是原子值被真正使用,它就不應該再被復制了。
只要用它來存儲值了,就相當于開始真正使用了。atomic.Value類型屬于結構體類型,而結構體類型屬于值類型。
所以,復制該類型的值會產生一個完全分離的新值。這個新值相當于被復制的那個值的一個快照。之后,不論后者存儲的值怎樣改變,都不會影響到前者的使用,反之亦然。
這個是進行驗證的示例代碼:
func main() {
var box atomic.Value
box2 := box // 原子值真正使用之前可以被復制
v1 := [...]int{1,2,3}
box.Store(v1) // 對box1的改變,不會影響到box2
fmt.Println(box.Load())
fmt.Println(box2.Load())
}
上面我把原話都引用過來了,下面是我的理解。上面的box2 := box
這句,編譯器是有綠色的提示的,不影響運行但是應該要引起我們注意。然后在源碼里也找到了一些建議:
// A Value provides an atomic load and store of a consistently typed value.
// The zero value for a Value returns nil from Load.
// Once Store has been called, a Value must not be copied.
//
// A Value must not be copied after first use.
type Value struct {
noCopy noCopy
v interface{}
}
// noCopy may be embedded into structs which must not be copied
// after the first use.
//
// See https://github.com/golang/go/issues/8005#issuecomment-190753527
// for details.
type noCopy struct{}
看著意思也就是上面說的,使用之后就不要再復制了。
不過既然這個類型是開箱即用的,那么只要再聲明一個變量使用就好了,沒有必要復制一個來使用。另外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值類型,所以賦值的是副本,對原值的改變不會影響到副本。如果需要,就用指針。
上面示例中復制的用法很傻,應該不會也想不到要這么用。仔細想想,真正需要復制該值的情況可能是作為函數的參數,就是先聲明一個開箱即用的原子值,然后在不同的函數里都把這個原子值作為參數。這里是可以的,而且也很方便。只要知道每個函數里都是不同的原子值就行了,就是值類型傳參要注意的那些問題。下面是我想的一個場景: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atomic"
)
func loadBox(box atomic.Value, v interface{}) {
box.Store(v)
fmt.Println(box.Load())
}
func main() {
var box atomic.Value // 下面調用了3次函數,就是復制了box3次
v1 := [...]int{1,2,3}
loadBox(box, v1)
v2 := "Hello"
loadBox(box, v2)
v3 := 123
loadBox(box, v3)
}
用原子值來儲值有兩條強制性的規則:
不能存儲nil
就是不能把nil作為參數傳入原子值的Store方法,否則就會引發panic。
這里還有注意接口類型的變量,它的動態值是nil,但是動態類型卻不是nil,所以它的值就不等于nil。這樣的一個變量的值是可以被存入原子值的。
就是不能存nil,box.Store(nil)
這樣是要panic的。只要是有類型的,值是nil也是可以的,下面這樣用是沒問題的:
func main() {
var box atomic.Value
var v1 chan struct{}
fmt.Println(v1)
box.Store(v1)
fmt.Println(box.Load())
}
上面提到了接口,其實Stroe方法接收的參數就是空接口:
func (v *Value) Store(x interface{}) {
// 省略函數內容
}
存儲的類型
接著上面的說,Store接收的參數是一個空接口,并且還說了不能是nil。所以只要是不是nil都可以作為參數。這只是作為第一次使用的情況。
一旦向原子值存儲了第一個值,就決定了類型,之后再要存儲,就必須還是同樣的類型了。這個規則,就是通過接口也是繞不開的。原子值內部是依據被存儲值的實際類型來做判斷的。
這里還有個問題,我們是無法通過某個方法獲知一個原子值是否已經被真正使用。并且,也沒有辦法通過常規的途徑得到一個原子值可以存儲值的實際類型。這使得誤用原子值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尤其是在多個地方使用同一個原子值的時候。
通過下面的示例,可以理解一下:
func main() {
var box atomic.Value
box.Store("") // 存入字符串
box2 := box // 在真正使用之后,就不應該被復制
// box2.Store(1) // 存字符串以外的類型就會引發panic
box2.Store("1")
_ = box2
}
一、不要把內部使用的原子值暴露給外界。比如,聲明一個全局的原子變量并不是一個正確的做法。這個變量的訪問權限最起碼也應該是包級私有的。
二、如果不得不讓包外,或者模塊外的代碼使用你的原子值,那么可以聲明一個包級私有的原子變量,然后再通過一個或多個公開的函數,讓外界間接的使用到它。注意,這種情況下不要把原子值傳遞到外界,不論是傳遞原子值本身還是它的指針。
三、如果通過某個函數可以向內部的原子值存儲值的話,那么就應該在這個函數中先判斷被存儲值類型的合法性。若不合法,則應該直接返回對應的錯誤值,從而避免panic的發生。
四、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可以把原子值封裝到一個數據類型中,比如一個結構體。這樣我們既可以通過該類型的方法更加安全地存儲值,又可以在該類型中包含可村儲值的合法類型信息。
概括一下,上面說的就是一個最佳實踐,用一個結構體來封裝。并且解決了前面提到的沒有辦法獲取到原子值存儲的實際類型的問題:
package main
import (
"reflect"
"os"
"fmt"
"sync/atomic"
)
// 創建結構體,封裝atomic.Value和村儲值的合法類型
// 字段都是私有的,下面提供了4個可導出的方法
type atomicValue struct {
v atomic.Value
t reflect.Type
}
// 提供方法,返回存儲值的合法類型
func (av *atomicValue) TypeOfValue() reflect.Type {
return av.t
}
// 提供方法,存儲值。存儲之前先檢查類型
func (av *atomicValue) Store(v interface{}) error {
if v == nil {
return fmt.Errorf("不能存儲nil")
}
t := reflect.TypeOf(v)
if t != av.t {
return fmt.Errorf("類型不正確, 需要: %s, 實際: %s", av.t, t)
}
av.v.Store(v)
return nil
}
// 提供方法,獲取值,雖然示例中沒有用到
func (av *atomicValue) Load() interface{} {
return av.v.Load()
}
// 創建結構體的方法,相當于構造方法
func NewAtomicValue(x interface{}) (*atomicValue, error) {
if x == nil {
return nil, fmt.Errorf("不能存儲nil")
}
return &atomicValue{
t: reflect.TypeOf(x), // 獲取變量的類型,返回reflect.Type類型
}, nil
}
func main() {
v := fmt.Errorf("隨便的錯誤")
box, err := NewAtomicValue(v)
if err != nil {
fmt.Fprintf(os.Stderr, "ERROR: %s\n", err)
}
fmt.Printf("合法的類型是: %s\n", box.TypeOfValue())
v2 := fmt.Errorf("還是一個錯誤類型")
err = box.Store(v2)
if err != nil {
fmt.Fprintf(os.Stderr, "ERROR: %s\n", err)
}
fmt.Printf("存儲了一個值,類型是: %T\n", v2)
fmt.Println("嘗試存儲一個其他類型的值")
err = box.Store(1)
if err != nil {
fmt.Fprintf(os.Stderr, "ERROR: %s\n", err)
}
}
這里還要特別強調一點:盡量不要向原子值中存儲引用類型的值。因為這很容易造成安全漏洞。盡量不要的意思就是要存還是可以存的,下面的示例中也給出了建議的方法: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atomic"
)
func main() {
var box atomic.Value
v := []int{1,2,3} // 切片是引用類型
box.Store(v)
v[1] = 4 // 此處的操作不是并發安全的!
fmt.Println(box.Load()) // 存儲的值被改變了
// 正確的做法如下:
// 下面這個函數就是把引用類型復制一份出來,然后存儲起來
// 類似于把一個值類型傳遞給函數的效果
store := func(v []int) {
replica := make([]int, len(v))
copy(replica, v)
box.Store(replica)
}
store(v)
v[2] = 5 // 再試著改變切面的值
fmt.Println(box.Load()) // 存儲的是副本的值,不會被上面的改變影響
}
這里把一個切片類型存儲了原子值。切片類型屬于引用類型,所以在外面依然可以改變切片的值。這相當于繞過了原子值而進行了非并發安全的操作。
這里應該先為切片創建一個完全的副本,然后再把副本存儲box。如此一來,在對原來的切片做修改都不會破壞box提供的安全保護。
原子操作明顯比互斥鎖要更加輕便,但是限制也很明顯。所以如果可以使用原子操作的話,一定是用原子操作更好。
現在有了原子值,突破了一些原子操作的限制。在原子值與互斥鎖之間選擇的時候,就需要仔細考慮了。這篇里講了很多使用原子值時候的注意事項,可能用的時候就不如互斥鎖這么好用了。
另外在CAS中還會遇到一個ABA問題,而原子類型應該就會有這個ABA問題。此時就要用互斥鎖了,除非業務對ABA問題不敏感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