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Android可視化埋點元素圈選器如何實現的相關知識點,內容詳細,邏輯清晰,相信大部分人都還太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分享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一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有所收獲,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整體來講,圈選器的功能在于:
enable 前,用戶可自由交互,此時點擊、移動并不會被阻礙。
而 enable 后,當用戶移動鼠標/移動端移動手指,便會高亮當前選擇的元素的大小、padding 及 margin 等。
而當用戶鼠標點擊 / 移動端手指離開 后,將會觸發選中的回調,可視化埋點平臺在這一環節喚起 埋點錄入表單。
從整體的思路上來講,整個 元素圈選器 的核心功能在于:
計算元素的大小、位置,屬性,并增加蒙層
列表元素的判定、多選
兼容 pc/mobile
除此之外需要具備 開關能力,以免影響用戶正常交互。
首先是元素的位置計算,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是借助現成的 api: Element.getBoundingClientRect 。
通過該方法拿到的 left, top,便是元素相對于視區左上角的位置,這樣在后續添加蒙層的時候,以此作為元素位置即可。
但是實際在添加蒙層時,左上角是包含了 margin 的位置,故此處通過 left - 'margin-left', top - 'margin-top' 作為元素在左上角的位置。
而對于元素的大小,可以通過 element.offsetWidth 來獲取,這一值包含了元素的 border padding 及 content,故元素實際的寬高需要減去左右 border 和 左右 padding,才是元素的 實際寬高。
對于元素的屬性:margin, padding,border,可以通過 Window.getComputedStyle 獲取。
得到上述數據后,整個元素的位置、大小、margin/padding/border 值都得到了完整的值,此時便可以按照這一尺寸繪制元素的蒙層。
但是在實際的場景中,還存在元素通過 transform 后縮放的場景,此處對上述用到的 api 和 transform scale 的關系進行梳理。
獲取元素的位置,Element.getBoundingClientRect,獲取到的是縮放后的位置。
獲取元素的大小,offsetWidth,獲取到的是縮放前的寬高
獲取元素的屬性,padding/margin/border,Window.getComputedStyle,獲取到的是縮放前的值。
可以看出來,元素的位置是縮放后的,而大小、屬性是縮放前的,實際蒙層的位置和大小是無法對應的。
此時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根據縮放比例,計算縮放后的大小、屬性,另一種方式是直接在父元素上追加同等的縮放比例,從而獲取到實際的蒙層大小。本文采用的是后一種方案。
通過 ele.offsetWidth / getComputedStyle().width 拿到元素本身的縮放比例,此時對蒙層父元素追加反向比例的縮放,即可正確添加縮放后的蒙層。此時,由于位置一直取的是左上角,故實際并不需要關心元素的 transform-origin,始終使用左上角即可保證蒙層的位置正確。
但是實際處理時,由于元素的位置是 left - 'margin-left' 獲得的,此時由于 left 是縮放后的,而 margin-left 是縮放前,所以此處還需要對 left 乘上比例后再相減,實際的 left 值計算出后,再除以縮放比例即可解決。
實際的場景中,還存在一種情況,就是對整個 html 文檔流的縮放,這一場景是在一些 h6 頁面,需要兼容 pc 12px 的字體時,以前一些舊的頁面會先對 整個頁面按照放大 3 倍的尺寸開發,然后在最外層再套一個 transform: scale(0.333) 來實現對 12px 字體的兼容。
要兼容該場景,首先需要全局插入一個輔助元素,用于檢測 html 上的縮放。
元素的大小、位置及屬性計算不進行修改,全部使用縮放前的值,但是蒙層父元素的縮放比例需要進行調整,從原本的 僅進行元素的縮放,改為進行元素的縮放并還原 html 的縮放。
這是因為由于蒙層本身被進行了縮放,而元素也被進行了自身和 html 的雙重縮放,所以蒙層父元素僅需要按照元素的實際縮放比例進行縮放,但是實際由于蒙層還被 html 的縮放了一層,故需要針對性的抵消縮放比例才可以正常展示蒙層的大小。
以上便是整個元素大小、位置及屬性獲取的方案,也解決了邊界的 transform 場景,實際中還會有一些額外的處理,比如 元素的 tips 由于存在文字,其展示就不進行元素大小的縮放,僅抵消掉 html 帶來的縮放比例即可。
在實際的頁面中,往往存在列表元素,這些元素結構類似但是每一行又有數據 or 樣式上的差別,對于這種元素,在可視化埋點中,往往需要智能檢測且需要批量選擇。
對于列表場景,每一行往往有跡可循,而判定列表元素,往往也是找到一行。當然,實際的判定還是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則,在這里,我定的幾個判定規則有:
當前元素的子節點,最少具有 5個,且相同 tag 及相同 className 的數量要大于 70%。
當前元素的孫節點們的 tag 連接起的字符串,相同的數量要超過 70%。
如果不滿足,則從其父節點再開始查找,一直到 document.body 為止。
通過這樣的方式,實測能夠覆蓋業務中的大部分列表場景。
在實際可視化埋點過程中,圈選蒙層的掛載位置,一開始是放在 body 的最后一個元素,但是實際場景中,會存在動態 modal 這樣的場景,會動態的在 body 最后追加元素,此時該元素的 xpath 便會收到蒙層元素的影響,導致統計偏差,故在參考 vconsole 后,將元素轉移到了 html 下,從而減少對業務元素的影響。
pc 端 與 mobile 端,一方面是將 mousemove 替換為 touchmove。
而另一方面,圈選結束的時機在 mobile 端丟失。原本 pc 端通過 body 上捕獲階段的點擊事件進行圈選結束的判定,而 mobile 端,由于 click 事件在 touchmove 后不會觸發,故需要在 touchend 中創建自定義事件,觸發 body 上的點擊。
除此之外,mobile 端還存在移動觸發頁面滾動的情況,此處本文采用了對所有元素增加 touch-action: none 的方法,避免了移動端手指滾動時對全局頁面的影響。
同時,移動端 touchmove 的 target 并不會指向當前 move 的元素,需要使用一些 api 進行當前元素的獲取,偽代碼如下:
if (e instanceof TouchEvent && e.touches) { const changedTouch = e.changedTouches[0]; return document.elementFromPoint(changedTouch.clientX, changedTouch.clientY); }
同時,由于該方案回獲取當前位置的元素,也就是說如果手指下方的元素是蒙層元素,那么也會被選中,所以需要對 蒙層等無關元素增加 touch-action: none 來避免被選中。
以上就是“Android可視化埋點元素圈選器如何實現”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感謝各位的閱讀!相信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都有很大的收獲,小編每天都會為大家更新不同的知識,如果還想學習更多的知識,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