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如何通過Java算法了解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如何通過Java算法了解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問題上存在疑惑,小編查閱了各式資料,整理出簡單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對大家解答”如何通過Java算法了解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的疑惑有所幫助!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算法效率分析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時間效率,第二種是空間效率。時間效率被稱為時間復雜度,而空間效率被稱作空間復雜度。 時間復雜度主要衡量的是一個算法的運行速度,而空間復雜度主要衡量一個算法所需要的額外空間。
在計算機發展的早期,計算機的存儲容量很小。所以對空間復雜度很是在乎。但是經過計算機行業的迅速發展,計算機的存儲容量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所以我們如今已經不需要再特別關注一個算法的空間復雜度。因為現在的內存不像以前那么貴,所以經常聽到過犧牲空間來換取時間的說法
在計算機科學中,算法的時間復雜度是一個函數,它定量描述了該算法的運行時間。
算法中的基本操作的執行次數,為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從理論上說,是不能算出來的,只有你把你的程序放在機器上跑起來,才能知道。但是我們需要每個算法都上機測試嗎?是可以都上機測試,但是這很麻煩,所以才有了時間復雜度這個分析方式。
一個算法所花費的時間與其中語句的執行次數成正比例,
算法中的基本操作的執行次數,為算法的時間復雜度。
實際中我們計算時間復雜度時,我們其實并不一定要計算精確的執行次數,而只需要大概執行次數,那么這里我們使用大O的漸進表示法
大O符號(Big O notation):是用于描述函數漸進行為的數學符號
(1)推導大O階方法
用常數1取代運行時間中的所有加法常數。在修改后的運行次數函數中,只保留最高階項。如果最高階項存在且不是1,則去除與這個項目相乘的常數。得到的結果就是大O階
代碼如下(示例):
void func(int N){
int count = 0;//執行1次
for (int i = 0; i < N ; i++) {//執行N*N次
for (int j = 0; j < N ; j++) {
count++;
}
}
for (int k = 0; k < 2 * N ; k++) {//執行2*N次
count++;
}
int M = 10;//執行1次
while ((M--) > 0) {//執行10次
count++;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所以func方法的執行次數為 1+N2+2*N+1+10
我看到func的執行次數,如果當我們的N非常大時,假設N = 100,那么這里的+1和+10是不是可以忽略了,因為1002=10000,在一萬面前+1和+10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了,所以+1和+10沒什么區別。
這就用到了前面說了推導大O階方法,
用常數1取代運行時間中的所有加法常數。
就變成了 1+N2+2*N+1+1
再來看
在修改后的運行次數函數中,只保留最高階項。
簡化后 N2
如果最高階項存在且不是1,則去除與這個項目相乘的常數。得到的結果就是大O階
這里我們的最高階項是2,但前面沒有常數所以沒必要去除,如果N2前面還有個2就是2N2就要去除2變成 N2
所以使用大O的漸進表示法以后,Func的時間復雜度為 O(N2)
通過上面我們會發現大O的漸進表示法去掉了那些對結果影響不大的項,簡潔明了的表示出了執行次數。時間復雜度是一個函數,只能大致估一下這個算法的時間復雜度。
另外有些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存在最好、平均和最壞情況。
(1) 最壞情況
最壞情況:任意輸入規模的最大運行次數(上界) 也就是 O(N)
這里的N代表的是問題的規模
(2)最好情況
任意輸入規模的最小運行次數(下界) 也就是 O(1)
(3)平均情況
任意輸入規模的期望運行次數
注意:這里的平均情況并不是最好和最壞情況相加的平均值,而是我們期望運行的次數,有時候平均情況可能和最好或者是最壞情況一樣。
在平常我們所說的時間復雜度一般說的都是算法的最壞情況
示例1:
void func2(int N) {
int count = 0;//1
for (int k = 0; k < 2 * N ; k++) { //2*N
count++;
}
int M = 10;//1
while ((M--) > 0) {//10
count++;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1+2*N+1+10 通過推導大O階方法后:時間復雜度為 O(N)
示例2:
void func3(int N, int M) {
int count = 0;//常數可以不加
for (int k = 0; k < M; k++) {//M
count++;
}
for (int k = 0; k < N ; k++) {//N
count++;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時間復雜度為:O(M+N)
示例3:
void func4(int N) {
int count = 0;
for (int k = 0; k < 100; k++) {//用常數1取代運行時間中的所有加法常數
count++;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這里的時間復雜度為 O(1),因為傳進來的N并沒有使用
示例4:
這是一個冒泡排序,我們來求一下它的最好最壞和平均情況的時間復雜度
void bubbleSort(int[] array) {
for (int end = array.length; end > 0; end--) {
boolean sorted = true;
for (int i = 1; i < end; i++) {
if(array[i - 1] > array[i]){
Swap(array, i - 1, i);
sorted = false;
}
}
if (sorted == true) {
break;
}
}
}
最好:O(N)
最壞:O(N2)
平均:O(N)
這是一個經過優化后的冒泡排序,最好的情況就是該組數據已經是有序的了,所以只需走一遍就好了,也是是O(N).
而最壞的情況就把數組全部遍歷了一遍就是 N2
我們前面說過平均情況就是我么個期望的情況,我們期望的當然就是O(N)
我們知道求時間復雜度一般求的都是最壞的情況,二分查找只有當我們找最旁邊那兩個個數時才是最壞情況,我們就假設我們要找的就是最邊邊的那個數。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int x){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length-1;
int mid = 0;//中間下標
while(left <= right){
mid = left+(right-left)/2;
if(arr[mid] > x){
right = mid - 1;
}else if(arr[mid] < x){
left = mid+1;
}else{
return mid;
}
}
return -1;
}
所以二分查找的時間復雜度為 O(log2N)
遞歸的時間復雜度 = 遞歸的次數*每次遞歸執行的操作的次數
示例1:
long factorial(int N) {
return N < 2 ? N : factorial(N-1) * N;
}
這里的的遞歸次數為 N 次,這里沒有循環,每次執行的是一個三目操作符相當于1次。所以為 N+1次,時間復雜度就是 O(N)。
示例2:
這是一個遞歸實現的斐波那契數列
public static int fib(int n){
if(n==1||n==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1)+fib(n-2);
}
}
斐波那契數列的遞歸次數其實就是一個等比數列求和,最后的執行次數為 (2n) - 1,通過通過推導大O階方法最后的時間復雜度為 O(2N)
時間復雜度只是一個大概的,當數字足夠大時這里缺失的部分并不影響我們時間復雜度的計算。
空間復雜度是對一個算法在運行過程中臨時(額外)占用存儲空間大小的量度
占用存儲空間大小的量度 。
空間復雜度不是程序占用了多少bytes的空間,因為這個也沒太大意義,所以空間復雜度算的是變量的個數。
空間復雜度計算規則基本跟實踐復雜度類似,也使用大O漸進表示法
(1) 冒泡排序
這個冒泡排序的空間復雜度為 O(1)
為什么呢?因為空間復雜度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額外申請了其他變量,這里的array數組并不是額外的它是必須的,但這里的 sorted 是額外申請的,它每循環一次就定一次為什么不是O(N)呢?因為每循環一次這個變量是不是不要了呢?所以來來回回就是這一個變量。
void bubbleSort(int[] array) {
for (int end = array.length; end > 0; end--) {
boolean sorted = true;//額外變量
for (int i = 1; i < end; i++) {
if (array[i - 1] > array[i]) {
Swap(array, i - 1, i);
sorted = false;
}
}
if (sorted == true) {
break;
}
}
}
(2) 斐波那契數列
這里的空間復雜度為 O(N)
這里為了求第1~N的斐波那契數列的代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申請了一個額外的數組的空間,空間大小為 N+1。因為1是常數項,所以這個代碼的空間復雜度為 O(N)
public static long[] fibonacci(int n) {
long[] fibArray = new long[n + 1];//額外空間
fibArray[0] = 0;
fibArray[1] = 1;
for (int i = 2; i <= n ; i++) {
fibArray[i] = fibArray[i - 1] + fibArray [i - 2];
}
return fibArray;
}
(3)遞歸
這是一個求階層的遞歸,他的空間復雜度為 O(N)
因為遞歸在遞的過程中,每遞一次都會都會創建一個臨時變量。
long factorial(int N) {
return N < 2 ? N : factorial(N-1)*N;
}
到此,關于“如何通過Java算法了解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的學習就結束了,希望能夠解決大家的疑惑。理論與實踐的搭配能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快去試試吧!若想繼續學習更多相關知識,請繼續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會繼續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實用的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