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R語言的運算符怎么用”文章的知識點大部分人都不太理解,所以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內容,內容詳細,步驟清晰,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能有所收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R語言的運算符怎么用”文章吧。
運算符是一個符號,通知編譯器執行特定的數學或邏輯操作。R語言具有豐富的內置運算符,共以下5種類型的運算符。
R語言中擁有如下幾種運算符類型:
算術運算符
關系運算符
邏輯運算符
賦值運算符
其他運算符
下表顯示了R語言支持的算術運算符。操作符對向量的每個元素起作用。
+ | 兩個向量相加 |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10.0 8.5 10.0 |
- | 兩個向量相減 |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6.0 2.5 2.0 |
* | 兩個向量相乘 |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16.0 16.5 24.0 |
/ | 將第一個向量與第二個向量相除 |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當我們執行上面的代碼,它產生以下結果 0.250000 1.833333 1.500000 |
%% | 兩個向量求余 |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1] 2.0 2.5 2.0 |
%/% | 兩個向量相除求商 |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1] 0 1 1 |
^ | 將第二向量作為第一向量的指數 |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1] 256.000 166.375 1296.000 |
下表顯示了R語言支持的關系運算符。將第一向量的每個元素與第二向量的相應元素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是布爾值。
運算符描述例>
檢查第一向量的每個元素是否大于第二向量的相應元素。
v <- c(2,5.5,6,9) t <- c(8,2.5,14,9) print (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FALSE TRUE FALSE FALSE
<檢查第一個向量的每個元素是否小于第二個向量的相應元素。
v <- c(2,5.5,6,9) t <- c(8,2.5,14,9) print(v < t) #它產生以下結果 TRUE FALSE TRUE FALSE
==檢查第一個向量的每個元素是否等于第二個向量的相應元素。
v <- c(2,5.5,6,9) t <- c(8,2.5,14,9) print(v == t) #它產生以下結果 FALSE FALSE FALSE TRUE
<=檢查第一向量的每個元素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向量的相應元素。
v <- c(2,5.5,6,9) t <- c(8,2.5,14,9) print(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TRUE FALSE TRUE TRUE
> =檢查第一向量的每個元素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向量的相應元素。
v <- c(2,5.5,6,9) t <- c(8,2.5,14,9) print (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FALSE TRUE FALSE TRUE
!=檢查第一個向量的每個元素是否不等于第二個向量的相應元素。
v <- c(2,5.5,6,9) t <- c(8,2.5,14,9) print(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TRUE TRUE TRUE FALSE
下表顯示了R語言支持的邏輯運算符。它只適用于邏輯,數字或復雜類型的向量。所有大于1的數字被認為是邏輯值TRUE。
將第一向量的每個元素與第二向量的相應元素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是布爾值。
運算符描述例&
它被稱為元素邏輯AND運算符。它將第一向量的每個元素與第二向量的相應元素組合,并且如果兩個元素都為TRUE,則給出輸出TRUE。
v <- c(3,1,TRUE,2+3i) t <- c(4,1,FALSE,2+3i) print(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TRUE TRUE FALSE TRUE
|它被稱為元素邏輯或運算符。它將第一向量的每個元素與第二向量的相應元素組合,并且如果元素為真,則給出輸出TRUE。
v <- c(3,0,TRUE,2+2i) t <- c(4,0,FALSE,2+3i) print(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TRUE FALSE TRUE TRUE
!它被稱為邏輯非運算符。取得向量的每個元素,并給出相反的邏輯值。
v <- c(3,0,TRUE,2+2i) print(!v) #它產生以下結果 FALSE TRUE FALSE FALSE
邏輯運算符&&和|| 只考慮向量的第一個元素,給出單個元素的向量作為輸出。
運算符描述例&&
稱為邏輯AND運算符。取兩個向量的第一個元素,并且只有兩個都為TRUE時才給出TRUE。
v <- c(3,0,TRUE,2+2i) t <- c(1,3,TRUE,2+3i) print(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TRUE
||稱為邏輯OR運算符。取兩個向量的第一個元素,如果其中一個為TRUE,則給出TRUE。
v <- c(0,0,TRUE,2+2i) t <- c(0,3,TRUE,2+3i) print(v||t) #它產生以下結果 FALSE
這些運算符用于向向量賦值。
運算符描述例
<?
or
=
or
<<?
稱為左分配
v1 <- c(3,1,TRUE,2+3i) v2 <<- c(3,1,TRUE,2+3i) v3 = c(3,1,TRUE,2+3i) print(v1) print(v2) print(v3) #它產生以下結果 3+0i 1+0i 1+0i 2+3i 3+0i 1+0i 1+0i 2+3i 3+0i 1+0i 1+0i 2+3i
->
or
->>
稱為右分配
c(3,1,TRUE,2+3i) -> v1 c(3,1,TRUE,2+3i) ->> v2 print(v1) print(v2) #它產生以下結果 3+0i 1+0i 1+0i 2+3i 3+0i 1+0i 1+0i 2+3i
這些運算符用于特定目的,而不是一般的數學或邏輯計算。
運算符描述例
:
冒號運算符。它為向量按順序創建一系列數字。
v <- 2:8 print(v) #它產生以下結果 2 3 4 5 6 7 8
%in%
此運算符用于標識元素是否屬于向量。
v1 <- 8 v2 <- 12 t <- 1:10 print(v1 %in% t) print(v2 %in% t) #它產生以下結果 TRUE FALSE
%*%
此運算符用于將矩陣與其轉置相乘。
M = matrix( c(2,6,5,1,10,4), nrow = 2,ncol = 3,byrow = TRUE) t = M %*% t(M) print(t) #它產生以下結果 [,1] [,2] [1,] 65 82 [2,] 82 117
以上就是關于“R語言的運算符怎么用”這篇文章的內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小編分享的內容對大家有幫助,若想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內容,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