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文章為大家展示了Android中怎么實現編譯期注解,內容簡明扼要并且容易理解,絕對能使你眼前一亮,通過這篇文章的詳細介紹希望你能有所收獲。
從早期令人驚艷的ButterKnife,到后來的以ARouter為首的各種路由框架,再到現在谷歌大力推行的Jetpack組件,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框架都在使用編譯期注解這門技術,可以說不管你是想要深入研究這些第三方框架的原理 還是要成為一個Android高級開發工程師,編譯期注解都是你不得不好好掌握的一門基礎技術。
本文從基礎的運行期注解用法開始,逐步演進到編譯期注解的用法,讓你真正明白編譯期注解到底應該在什么場景下使用,怎么用,用了有哪些好處。
類似下面這種寫法,當View一多得不停的findViewById 寫很多行,手寫起來很麻煩,我們首先嘗試用運行期注解來解決這個問題,看看能不能自動處理這些findViewById的操作。
首先是工程結構,肯定要定義一個lib module。
其次定義我們的注解類:
有了這個注解的類,我們就可以在我們的MainAcitivity先用起來,雖然此時這個注解還并未起到什么作用。
到這里要稍微想一下,此時我們要做的是 通過注解來將R.id.xx 賦值給對應的field,也就是你定義的那些view對象(例如紅框中的tv),對于我們的lib工程來說,因為是MainActivity 要依賴lib,自然你lib不可以依賴Main所屬的app工程了,這里有2個原因:
A依賴B ,B依賴A的循環依賴是肯定會報錯的;
既然你要做一個lib 那你肯定不能依賴使用者的宿主 否則怎么能叫lib呢?
所以這個問題就變成了,lib工程 只能拿到Acitivty,拿不到宿主的MainActivity , 既然拿不到宿主的MainActivity,那我怎么知道這個activity有多少個field?這里就要用到反射了。
public class BindingView { public static void init(Activity activity) { Field[] fields = activity.getClass().getDeclaredFields(); for (Field field : fields) { //獲取 被注解 BindView annotation = field.getAnnotation(BindView.class); if (annotation != null) { int viewId = annotation.value(); field.setAccessible(true); try { field.set(activity, activity.findViewById(viewId)); } catch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最后我們在宿主的MainActivity中調用一下這個方法 即可:
到這里其實有人就要問了,這個運行時注解看起來也不難啊,為啥好像用的人不是很多?問題就出在剛才反射的那堆方法里,反射大家都知道 會對Android運行時帶來一些性能損耗,而這里的代碼是一段循環, 也就是說這里的代碼會隨著你使用lib的Activity的界面復雜程度的提高 而變得越來越慢,這是一個會隨著你界面復雜度提高而逐步劣化的過程, 單次反射對于今天的手機來說幾乎已經不存在什么性能消耗了,但是這種for循環中使用反射還是盡量少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要使用編譯期注解。現在我們來嘗試用編譯期注解來解決上述的問題。前面我們說過,運行期注解可以用反射來拿到宿主的field 從而完成需求,為了解決反射的性能問題,我們其實想要的代碼是這樣的:
我們可以在app 的module 中新建一個MainActivityViewBinding的類:
然后在我們的BindingView(注意我們的BindingView是在lib module下的)中來調用這個方法不就解決這個反射的問題了嗎?
但是這里會有個問題 就是你既然是一個lib 你不能依賴宿主 ,所以在lib Module 中你其實拿不到 MainActivityViewBinding 這個類的,還是得利用反射。
可以看一下上面注釋掉的代碼,為啥不直接字符串寫死?因為你是lib庫你當然得是動態的,不然怎么給別人用?其實就是獲取宿主的class名稱然后加上一個固定的后綴ViewBinding 即可。這個時候 我們就拿到這個Binding的class了,對吧,剩下就是調用構造方法即可。
public class BindingView { public static void init(Activity activity) { try { Class bindingClass = Class.forName(activity.getClass().getCanonicalName() + "ViewBinding");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bindingClass.getDeclaredConstructor(activity.getClass()); constructor.newInstance(activity);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NoSuchMetho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nstantia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看下此時的代碼結構:
有人這里要問,這里你不還是用了反射么,對! 這里雖然用了反射,但是我這里的反射只會調用一次,不管你的activity有都少field,在我這里反射方法都只會執行一次。所以性能肯定是比之前的方案要快很多倍的。接著看,雖然此刻代碼可以正常運行,但是還有一個問題, 雖然我可以在lib中調用到我們app宿主的類的構造方法,但是,宿主的這個類依舊是我們手寫的啊?那你這個lib庫 還是沒有起到任何可以讓我們少寫代碼的作用。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的apt 出場了,也就是編譯期注解的核心部分了。我們創建一個Java Library,注意是Java lib不是android lib,然后在app module中引入他。
注意 引入的方式 不是imp了,是annotation processor ;
然后我們來修改一下lib_processor,首先創建一個 注解處理類:
再創建文件resources/META-INF/services/javax.annotation.processing.Processor ,這里要注意 文件夾創建不要寫錯了。
然后再這個Processor指定 一下我們的注解處理器即可:
到這里還沒完,我們得告訴這個注解處理器 只處理我們的BindView注解即可,否則這個注解處理器默認處理全部注解 速度就太慢了,但是此時 我們的BindView這個注解類還在lib倉里面,顯然我們要調整一下我們的工程結構:
我們再新建一個Javalib,只放BindView即可,然后讓我們的lib_processor和app 都依賴這個lib_interface即可。再稍微修改一下代碼,此時我們是編譯期處理,所Policy不用是runtime了。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SOURCE) @Target(ElementType.FIELD) public @interface BindView { int value(); } public class BindingProcessor extends AbstractProcessor { Messager messager; @Override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init(ProcessingEnvironment processingEnvironment) { messager = processingEnvironment.getMessager(); messager.printMessage(Diagnostic.Kind.NOTE, " BindingProcessor init"); super.init(processingEnvironment);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ocess(Set<? extends TypeElement> set, RoundEnvironment roundEnvironment) { return false; } //要支持哪些注解 @Override public Set<String> getSupportedAnnotationTypes() { return Collections.singleton(BindView.class.getCanonicalName()); } }
到此我們的大部分工作就處理完畢了。再看一下代碼結構(這里的代碼結構一定要理解清楚為什么這樣設計,否則你是學不會編譯期注解的)。
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做到 通過 lib 這個sdk 調用到MainActivityViewBinding這個里面的方法,但是他 還在app倉是我們手寫的,不太智能,還沒辦法用。我們需要在注解處理器里面 ,動態的生成這個類,只要能完成這個步驟,那我們的SDK也就基本完成了。
這里要提一下,很多人注解始終學不會就是卡在這里,因為太多的文章或者教程上來就是Javapoet 那一套代碼,壓根學不會,或者只能復制粘貼別人的東西,稍微變動一下就不會了,其實這里最佳的學習方式是先用StringBuffer 字符串拼接的方式 拼出我們想要的代碼就可以了,通過這個字符串拼接的過程 來理解對應的api以及生成java代碼的思路,然后最后再用JavaPoet來優化代碼即可。
我們可以先思考一下, 如果用字符串拼接的方式來做這個生成類的操作要完成哪些步驟。
首先要獲取哪些類使用了我們的BindView注解;
獲取這些類中使用了BindView注解的field以及他們對應的值;
拿到這些類的類名稱以便我們生成諸如MainActivityViewBinding這樣的類名;
拿到這些類的包名,因為我們生成的類要和注解所屬的類屬于同一個package 才不會出現field 訪問權限的問題;
上述條件都具備以后 就用字符串拼接的方式 拼接出我們想要的java代碼 即可。
這里就直接上代碼了,重要部分 直接看注釋即可,有了上面的步驟分析再看代碼注釋應該不難理解。
public class BindingProcessor extends AbstractProcessor { Messager messager; Filer filer; Elements elementUtils; @Override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init(ProcessingEnvironment processingEnvironment) { //主要是輸出一些重要的日志使用 messager = processingEnvironment.getMessager(); //你就理解成最終我們寫java文件 要用到的重要 輸出參數即可 filer = processingEnvironment.getFiler(); //一些方便的utils方法 elementUtils = processingEnvironment.getElementUtils(); //這里要注意的是Diagnostic.Kind.ERROR 是可以讓編譯失敗的 一些重要的參數校驗可以用這個來提示用戶你哪里寫的不對 messager.printMessage(Diagnostic.Kind.NOTE, " BindingProcessor init"); super.init(processingEnvironment); } private void generateCodeByStringBuffer(String className, List<Element> elements) throws IOException { //你要生成的類 要和 注解的類 同屬一個package 所以還要取 package的名稱 String packageName = elementUtils.getPackageOf(elements.get(0)).getQualifiedName().toString();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 // 每個java類 的開頭都是package sth... sb.append("package "); sb.append(packageName); sb.append(";\n"); // public class XXXActivityViewBinding { final String classDefine = "public class " + className + "ViewBinding { \n"; sb.append(classDefine); //定義構造函數的開頭 String constructorName = "public " + className + "ViewBinding(" + className + " activity){ \n"; sb.append(constructorName); //遍歷所有element 生成諸如 activity.tv=activity.findViewById(R.id.xxx) 之類的語句 for (Element e : elements) { sb.append("activity." + e.getSimpleName() + "=activity.findViewById(" + e.getAnnotation(BindView.class).value() + ");\n"); } sb.append("\n}"); sb.append("\n }"); //文件內容確定以后 直接生成即可 JavaFileObject sourceFile = filer.createSourceFile(className + "ViewBinding"); Writer writer = sourceFile.openWriter(); writer.write(sb.toString()); writer.clos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ocess(Set<? extends TypeElement> set, RoundEnvironment roundEnvironment) { // key 就是使用注解的class的類名 element就是使用注解本身的元素 一個class 可以有多個使用注解的field Map<String, List<Element>> fieldMap = new HashMap<>(); // 這里 獲取到 所有使用了 BindView 注解的 element for (Element element : roundEnvironment.getElementsAnnotatedWith(BindView.class)) { //取到 這個注解所屬的class的Name String className = element.getEnclosingElement().getSimpleName().toString(); //取到值以后 判斷map中 有沒有 如果沒有就直接put 有的話 就直接在這個value中增加一個element if (fieldMap.get(className) != null) { List<Element> elementList = fieldMap.get(className); elementList.add(element); } else { List<Element> elements = new ArrayList<>(); elements.add(element); fieldMap.put(className, elements); } } //遍歷map,開始生成輔助類 for (Map.Entry<String, List<Element>> entry : fieldMap.entrySet()) { try { generateCodeByStringBuffer(entry.getKey(), entry.getValu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return false; } //要支持哪些注解 @Override public Set<String> getSupportedAnnotationTypes() { return Collections.singleton(BindView.class.getCanonicalName()); } }
最后看下效果:
雖然生成的代碼格式不太好看,但是運行起來是ok的。這里要注意一下Element 這個接口,實際上使用編譯期注解的時候 如果能夠理解了Element,那后續的工作就簡單不少。
主要關注Element的這5個子類即可,舉個例子:
package com.smart.annotationlib_2;//PackageElement |表示一個包程序元素 // TypeElement 表示一個類或接口程序元素。 public class VivoTest { //VariableElement |表示一個字段、enum 常量、方法或構造方法參數、局部變量或異常參數。 int a; //VivoTest 這個方法 :ExecutableElement|表示某個類或接口的方法、構造方法或初始化程序(靜態或實例),包括注釋類型元素。 //int b 這個函數參數: TypeParameterElement |表示一般類、接口、方法或構造方法元素的形式類型參數。 public VivoTest(int b ) { this.a = b; } }
有了上面的基礎 再用 Javapoet 寫一遍字符串拼接來生成java代碼的過程, 就不會難以理解了。
private void generateCodeByJavapoet(String className, List<Element> elements) throws IOException { //聲明構造方法 MethodSpec.Builder constructMethodBuilder = MethodSpec.constructorBuilder().addModifiers(Modifier.PUBLIC).addParameter(ClassName.bestGuess(className), "activity"); //構造方法里面 增加語句 for (Element e : elements) { constructMethodBuilder.addStatement("activity." + e.getSimpleName() + "=activity.findViewById(" + e.getAnnotation(BindView.class).value() + ");"); } //聲明類 TypeSpec viewBindingClass = TypeSpec.classBuilder(className + "ViewBinding").addModifiers(Modifier.PUBLIC).addMethod(constructMethodBuilder.build()).build(); String packageName = elementUtils.getPackageOf(elements.get(0)).getQualifiedName().toString(); JavaFile build = JavaFile.builder(packageName, viewBindingClass).build(); build.writeTo(filer); }
這里要提一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使用Kotlin語言開發app,你甚至可以使用https://github.com/square/kotlinpoet 來直接生成Kotlin代碼。有興趣的可以嘗試一下。
首先是大家關注的性能方面,對于運行時注解來說,會產生大量的反射代碼,而且反射調用的次數會隨著項目復雜度的提高而變的越來越多,是一個逐步劣化的過程,而對于編譯期注解來說,反射的調用次數是固定的,他并不會隨著項目復雜度的提高而變的性能越來越差,實際上對于大多數運行時注解的項目都可以通過編譯期注解來大幅提高框架的性能,比如著名的Dagger、EventBus 等等,他們的首個版本都是運行時注解,后續版本都統一替換成了編譯期注解。
其次回顧一下前面我們編譯期注解的開發流程以后,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編譯期注解只能生成代碼,但是不能修改代碼;
注解生成的代碼 必須要手動被調用,他自己是不會被調用的;
對于SDK的編寫者來說,即使是編譯期注解,往往也免不了至少要走一次反射,而反射的作用主要就是調用你注解處理器生成的代碼。
這里可能會有小伙伴問,既然編譯期注解只能生成代碼不能修改代碼,那作用很有限啊,為啥不直接用類似于ASM 、Javassist 等字節碼工具呢,這些工具不但可以生成代碼而且還可以修改代碼,功能更強勁。因為這些字節碼工具生成的直接是class,且寫法復雜容易出錯,也不易于調試,小規模寫一下類似于防止快速點擊之類的東西還可以,大規模開發第三方框架其實也挺不方便的,遠遠不如編譯期注解來的效率高。
此外,再仔細想想,我們前文中提到的編譯期注解的寫法做成第三方庫給別人使用以后,還是需要使用者手動的在合適的時機調用一下 “init” 方法的,但是有些出色的第三方庫可以做到連init方法都不需要使用者手動調用了,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這又是怎么做到的?其實也不難,多數情況都是這些第三方庫用編譯期注解生成了代碼以后,再配合ASM等字節碼工具直接幫你調用了init方法 ,從而讓你免去手動調用的過程。核心仍舊是編譯期注解,只不過是用字節碼工具省略了一步而已。
上述內容就是Android中怎么實現編譯期注解,你們學到知識或技能了嗎?如果還想學到更多技能或者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