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R語言中的Anosim分析該如何理解,相信很多沒有經驗的人對此束手無策,為此本文總結了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方法,通過這篇文章希望你能解決這個問題。
無論是野外環境樣品,還是室內試驗樣品,一般我們都會設置樣方或平行樣來增強分析的準確性,必要時還會進行區組設計,因此在數據分析中需要進行組間差異的比較判別。然而對于微生物群落數據,由于物種繁多,而且不同物種的敏感環境因子不同,因此基于正態分布的參數檢驗難以滿足分析需要,要進行多元非參數檢驗(non-parametric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sts)來計算顯著性,R語言vegan包含有多種非參數檢驗方法,包括Anosim、Adonis、MRPP等,不同方法在統計量的選擇、零模型等方面存在差異。
#讀取抽平后的OTU_table和環境因子信息data=read.csv("otu_table.csv", header=TRUE, row.names=1)envir=read.table("environment.txt", header=TRUE)rownames(envir)=envir[,1]env=envir[,-1]#篩選高豐度物種并將物種數據標準化means=apply(data, 1, mean)otu=data[names(means[means>10]),]otu=t(otu)#根據地理距離聚類kms=kmeans(env, centers=3, nstart=22)Position=factor(kms$cluster)#進行Anosim分析library(vegan)anosim=anosim(otu, Position, permutations=999)summary(anosim)
假如R>0,說明組內距離小于組間距離,也即分組是有效的,這與方差分析中比較組內方差與組間方差來判斷的原理是類似的。由上面分析結果可以看到R=0.4613,大于零模型99%分位數0.290,因此p值為0.001,結果是顯著的。我們可以提取分析結果,如下為距離的秩:
因為有22個樣品,所以應該有C(22, 2)=231個距離。如下為上述距離對應的歸屬:
mycol=c(52,619,453,71,134,448,548,655,574,36,544,89,120,131,596,147,576)mycol=colors()[mycol]par(mar=c(5,5,5,5))result=paste("R=",anosim$statistic,"p=", anosim$signif)boxplot(anosim$dis.rank~anosim$class.vec, pch="+", col=mycol, range=1, boxwex=0.5, notch=TRUE, ylab="Bray-Curtis Rank", main="Bray-Curtis Anosim", sub=result)
看完上述內容,你們掌握R語言中的Anosim分析該如何理解的方法了嗎?如果還想學到更多技能或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感謝各位的閱讀!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