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內容主要講解“服務器的生成樹冗余與負載分擔技術是什么”,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看看。本文介紹的方法操作簡單快捷,實用性強。下面就讓小編來帶大家學習“服務器的生成樹冗余與負載分擔技術是什么”吧!
交換層有三個地方涉及到冗余與負載分擔,分別是生成樹、EC以太網通道、FHRP網關協議。本文關于生成樹相關的實現技術。生成樹(包括stp、rstp、mstp)的三層主要功能由低至高分別為:防環收斂、冗余備份、負載均衡。首先說明,冗余與負載分擔是兩個概念。冗余往往與備份是聯系在一起的,單純有冗余技術并不一定能實現負載分擔。而負載分擔技術是依賴于冗余的。
1、STP(Spanning-Tree Protocol)
STP協議生來就是為了冗余而存在的,單純樹型的網絡無法提供足夠的可靠性,由此我們引入了額外的鏈路, 這才出現了環路這樣的問題。但單純是標準的802.1D STP協議并不能實現真正的冗余與負載分擔。
STP為IEEE 802.1D標準,它內部只有一棵STP tree,因此必然有一條鏈路要被blocking,不會轉發數據,只有另外一條鏈路出現問題時,這條被blocking的鏈路才會接替之前鏈路所承擔的職責,做數據的轉發。無論怎樣,總會有一條鏈路處于不被使用的狀態,冗余是有了,但是負載分擔是不可想象的。
cisco對STP做了改進,它使得每個VLAN都運行一棵stp tree,這樣第一條鏈路可以為vlan 1 2 3服務,對vlan 4 5 6 blocking,第二條鏈路可以為vlan 4 5 6 forwarding,對vlan 1 2 3關閉,無形中實現了鏈路的冗余,負載分擔。這種技術被稱之為PVST+。
隨著網絡的發展,人們發現傳統的STP協議無法滿足主備快速切換的需求,因為STP協議將端口定義了5種狀態,分別為:blocking listening learning forwarding disabling,想要從blocking切換至forwarding狀態,必需要經過50秒的周期,這50秒我們只能被動地去等待。20秒的blocking狀態下,如果沒有檢測到鄰居發來的BPDU包,則進入listening,這時要做的是選舉Root Bridge、Designate Port、Root Port,15秒后,進入learning,learning狀態下可以學習MAC地址,為最后的forwarding做準備,同樣是15秒,最后到達轉發狀態。這樣的延時在現代網絡環境下是讓人極為難以忍受的。
2、RSTP(802.1w)
RSTP的出現解決了延時的問題,它的收斂速度很快,當然CISCO也針對這種技術推出了自 已的RPVST+技術。RSTP在STP基礎上
額外定義了兩種port role(注意這里的概念,端口角色),分別是
alternate與backup。另外重新規定了
port state(端口狀態),分別為discarding、Learning、Forwarding.
STP的一大失敗之處在于混淆了port role與port state兩種概念,在RSTP上,這樣的問題不再存在了,port state與port role無關了。alternate port責任是為另一臺交換機上的鏈路作備份,而backup port是為本交換機上的端口作備。
7 | 6 | 5 | 4 | 3 | 2 | 1 | 0 |
TC | Proposal | Port- | role | learning | forwarding | Agreement | TCA |
RSTP最重要的變化在于對BPDU中type字段的利用上,之前STP只使用了其中的兩個位,另外6個位中實現了很多的功能,包括不再需要去等待50秒的時間完成主備切換,直接利用proposal與agreement協商即可,這樣大大縮短了收斂時間。
RSTP還定義了兩個新的概念:edge port與link type,如果是edge port,表明下面接的只能是主機,環路的存在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將其從discarding切換到forwarding狀態,類似于STP中的port fast技術。而link type定義了這條鏈路是point-to-point的還是shared。如果有pt-pt環境下,我們就可以做快速的切換了。
3、MSTP(802.1s)
STP和RSTP都采用了一棵STP tree,負載分擔不可實現,而CISCO的PVST+與RPVST+采用了每個VLAN一棵生成樹,雖然實現了負載分擔,但是會占用非常多的CPU時間。這也正是MSTP(802.1s)產生的原因。
MSTP可以將多個VLAN的生成樹映射為一個實例,即vlan map to a instance,我們不需要那么多的生成樹,只需要按照冗余鏈路的條數來得出需要幾棵生成樹。
如果只有兩條鏈路,并且有1-1000個VLAN,我們可以將1-500定義為instance 1,將501-1000定義到instance 2。只生成兩棵樹1和2,同樣實現了冗余與負載分擔。
MSTP是基于RSTP的,沒有RSTP,MSTP是無法運行的。
另:
PVST+ 與 RPVST+ 模式下:交換機可支持128個STP instance。
MSTP模式下:交換機可支持65個MST instance,當然每個實例中的VLAN數目是無限的。
4.Ether channel
其實channel技術不僅僅是接口的綁定,通常當我們骨干鏈路帶寬不足的時候,可能會想到綁定多條鏈路,這時候自然會用到ether-channel技 術,它把多條物理接口綁定為一個邏輯接口,最多可綁定8個接口,實現1600G的帶寬綁定效果。但是實際上數據的傳輸過程中仍然是通過物理的接口來轉發的。這就為我們做負載分擔又提出了一種方案。我們可以根據源、目的IP地址來做負載分擔,也就是一條會話。第一條會話走第1個接口,第2條會話自動切換到第2個物理接口去做轉發。。。。。。這樣就不會使大量的數據都通過物理接口1來做轉發了。
Ether Channel可以通過手動指定,當然也可以動態形成,這就需要提到另外兩種技術,一種是思科私有的PAGP,另外一種是IEEE標準的LACP(802.3ad),我們只需要注意他們的協商方式。
接口模式:on、desirable、auto:
配置為on時,表示不接受PAGP的動態協商,要完全手工指定,也就是兩端必須一致配置為on模式,否則無法綁定。
desirable表示主動協商,如對端為desirable或auto都可形成channel。
auto表示被動協商,如果對端為auto,就無法形成channel,這時必須對端為desirable。
這其實很好理解,但是為什么要注意它,是因為我們在trunk的建立時,也有幾種類似的模式,而trunk中的這幾種模式非常混亂,無論如何都能動態協商成功,比如on和desirable是可以協商成功的。
LACP的接口模式有PAGE不同,但是意義類似它們分別是:on、off、passive、active。
到此,相信大家對“服務器的生成樹冗余與負載分擔技術是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妨來實際操作一番吧!這里是億速云網站,更多相關內容可以進入相關頻道進行查詢,關注我們,繼續學習!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