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如何做Flutter高可用SDK”的相關知識,小編通過實際案例向大家展示操作過程,操作方法簡單快捷,實用性強,希望這篇“如何做Flutter高可用SDK”文章能幫助大家解決問題。
移動端APM其實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命題了,在Native世界這些年的發展中,曾經誕生過很多用于監控線上性能數據的SDK。但是由于Flutter相對于Native做了很多革命性的改變,導致Native的性能監控在Flutter頁面上基本全部失效了。基于這個背景,我們在去年啟動了名為Flutter高可用SDK的項目,目的是讓Flutter頁面像Native頁面一樣可以被度量。
性能監控既然是一個成熟的命題,那么意味著我們有著充足的資源可以借鑒。我們借鑒了包括手淘的EMAS高可用、微信的Martix、美團的Hertz等性能監控SDK,并結合Flutter的實際情況我們確定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需要收集什么性能指標,一個是SDK需要有什么特性。
性能指標:
頁面滑動流暢度:傳統體現滑動流暢度主要是通過Fps,但是Fps有個問題是無法區分大量的輕微卡頓和少量的嚴重卡頓,但是對于用戶來說顯然體感差異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同時引入了Fps、滑動時長、掉幀時長來進行衡量是否流暢。
頁面加載耗時:頁面加載耗時我們選了更能反映用戶體感的可交互時長,可交互時長是指從用戶點擊發起路由跳轉行為開始,到頁面內容加載到可以發生交互結束的這一段時長。
Exception:這個指標應該不需要多做解釋。
SDK特性:
準確性:準確性是一個性能監控SDK的基礎要求,誤報或者錯報會導致開發者付出很多不必要的排查時間。
線上監控:線上監控意味著收集數據時付出的代價不能太大,不能讓監控影響到App原本的性能。
易于拓展:作為一個開源項目,根本目標是希望大家都能參與進來為社區做貢獻,所以SDK本身要易于拓展,同時需要一系列的規范來幫助大家進行開發。
首先需要實現一個FpsRecorder,并繼承自BaseRecorder。這個類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到業務層中頁面Pop/Push的時機以及FlutterBinding提供的頁面開始渲染,結束渲染,發生點擊事件的時機,并通過這些時機來計算出源數據。對于瞬時Fps來說源數據即為每幀時長。
class FpsRecorder extends BaseRecorder { ///... @override void onReceivedEvent(BaseEvent event) { if (event is RouterEvent) { ///... } else if (event is RenderEvent) { switch (event.eventType) { case RenderEventType.beginFrame: _frameStopwatch.reset(); _frameStopwatch.start(); break; case RenderEventType.endFrame: _frameStopwatch.stop(); PerformanceDataCenter().push(FrameData(_frameStopwatch.elapsedMicroseconds)); break; } } else if (event is UserInputEvent) { ///... } } @override List<Type> subscribedEventList() { return <Type>[RenderEvent, RouterEvent, UserInputEvent]; } }
我們在beginFrame時打下開始點,在endFrame時打下結束點,即可得到每幀的時長。可以看到我們收集到了每幀時長后,將其封裝為了一個FrameData
并push到了PerformanceDataCenter中。PerformanceDataCenter會將該數據分發給訂閱了FrameData的Processor中,所以我們需要新建一個FpsProcessor訂閱并處理這些源數據。
class FpsProcessor extends BaseProcessor { ///... @override void process(BaseData data) { if (data is FrameData) { ///... if (isFinishedWithSample(currentTime)) { ///當時間間隔大于1s,則計算一次FPS _startSampleTime = currentTime; collectSample(currentTime); } } } @override List<Type> subscribedDataList() { return [FrameData]; } void collectSample(int finishSampleTime) { ///... PerformanceDataCenter().push(FpsUploadData(avgFps: fps)); } ///... }
FpsProcessor將獲取到的每幀時長收集起來并計算1s內的瞬時Fps值(具體的統計方法可以參考上文提到的前一篇文章的實現,這里不過多的進行描述)。同樣的在計算完Fps值后,我們將其封裝為了一個FpsUploadData
并再一次push到了PerformanceDataCenter中。PerformanceDataCenter會將FpsUploadData交給訂閱了它的Uploader進行處理,所以我們需要新建一個MyUploader訂閱并處理這些數據。
class MyUploader extends BaseUploader { @override List<Type> subscribedDataList() { return <Type>[ FpsUploadData, //TimeUploadData, ScrollUploadData, ExceptionUploadData, ]; } @override void upload(BaseUploadData data) { if (data is FpsUploadData) { _sendFPS(data.pageInfoData.pageName, data.avgFps); } ///... } }
Uploader可以通過subscribedDataList()
選擇需要訂閱的UploadData,并通過upload()
接收notify并進行上報。理論上一個Uploader對應一個上傳渠道,使用者可以按需實現如LocalLogUploader、NetworkUploader等將數據上報到不同的地方。
SDK總體可以分為4層,并大量的使用了發布-訂閱模式利用2個Center進行連接,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可以使得層與層之間做到完全的解耦,使得對于數據的處理可以更加靈活多變。
API
這一層中主要是一些對外暴露的接口。比如init()需要使用者在runApp()前進行調用,以及業務層需要調用pushEvent()方法給SDK提供的一些時機。
Recorder
這一層的主要職責是用Evnet所提供的時機進行相應的源數據收集并交給訂閱了該數據的Processor進行處理。比如FPS采集中的每幀時長即為源數據。這一層的設計主要是為了使得源數據可以被利用在不同的地方,比如每幀時長除了用于計算FPS,還可以用來計算卡頓秒數。
使用時需要繼承BaseRecoder,通過subscribedEventList()
選擇訂閱的Event,在onReceivedEvent()
中處理接收到的Event
abstract class BaseRecorder with TimingObserver { BaseRecorder() { PerformanceEventCenter().subscribe(this, subscribedEventList()); } } mixin TimingObserver { void onReceivedEvent(BaseEvent event); List<Type> subscribedEventList(); }
Processor
這一層主要是將源數據加工為最終可以被上報的數據,并交給訂閱了該數據的Uploader進行上報。比如FPS采集中根據收集到的每幀時長進行計算,得到這一段時間內的FPS值。
使用時需要繼承BaseProcessor,通過subscribedDataList()
選擇訂閱的Data類型,在process()
中對接收到的Data進行處理。
abstract class BaseProcessor{ void process(BaseData data); List<Type> subscribedDataList(); BaseProcessor(){ PerformanceDataCenter().registerProcessor(this, subscribedDataList()); } }
Uploader
這一層主要是由使用者自己去實現,因為每一位使用者希望將數據上報到的地方都不一樣,所以SDK內部會提供相應的基類,只需要跟隨著基類的規范來寫,即可獲取到訂閱的數據。
使用時需要繼承BaseUploader,通過subscribedDataList()
選擇訂閱的Data類型,在upload()
中對接收到的UploadData進行處理。
abstract class BaseUploader{ void upload(BaseUploadData data); List<Type> subscribedDataList(); BaseUploader(){ PerformanceDataCenter().registerUploader(this, subscribedDataList()); } }
PerformanceDataCenter
單例,用于接收BaseData(源數據)以及UploadData(加工后的數據),并將這些時機分發給訂閱了他們的Processor和Uploader進行處理。
在BaseProcessor和BaseUploader的構造函數中,分別調用了PerformanceDataCenter的register方法進行訂閱該操作會把對應的實例存在PerformanceDataCenter的兩個Map中,這樣的數據結構使得一個DataType可以對應多個訂閱者。
final Map<Type, Set<BaseProcessor>> _processorMap = <Type, Set<BaseProcessor>>{}; final Map<Type, Set<BaseUploader>> _uploaderMap = <Type, Set<BaseUploader>>{};
當調用PerformanceDataCenter.push()方法push數據時,會根據Data的類型進行分發,交給所有訂閱了該數據類型的Proceesor/Uploader。
PerformanceEventCenter
單例,設計思路和PerformanceDataCenter類似,但這里是用于接收業務層提供的Event(相應的時機),并將這些時機分發給訂閱了他們的Recorder進行處理。Event的種類主要有:(其中業務狀態需要使用者提供,其它時機SDK內部已經完成收集)
App狀態:App前后臺切換
頁面狀態:幀渲染開始、幀渲染結束
業務狀態:頁面發生Pop/Push、頁面發生滑動、業務中發生Exception
如果你是SDK的使用者,那么你只需要關注API層以及Uploader層,你只需要進行以下幾步操作:
在Pubspec中引用高可用SDK;
在runApp()方法被調用前,調用init()方法將SDK初始化;
在你的業務代碼中,通過pushEvent()方法給SDK提供一些必要的時機,比如路由的Pop以及Push;
自定義一個Uploader類,將數據以你希望的格式上報到你所使用的數據收集平臺。
如果你希望能為高可用SDK貢獻一份力量,那么希望你遵守以下幾點設計規范并向我們提出Push Request,我們會及時進行Review并將反饋給到你。
使用發布-訂閱模式,發布者先將數據交給對應的數據中心,再由數據中心分發給相應的訂閱者。
數據流向從Recorder到Processor再到Uploader,通過數據進行驅動,API通過Event驅動Recorder,Recorder通過BaseData驅動Processor,Processor通過UploadData驅動Uploader。
關于“如何做Flutter高可用SDK”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想了解更多行業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小編每天都會為大家更新不同的知識點。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