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要建設容災系統,就必須提出相應 的設計指標,以此作為衡量和選擇容災解決方案的參數。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容災系統的評審標準為Share 78,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備份/恢復的范圍
●災難恢復計劃的狀態
●業務中心與容災中心之間的距離
●業務中心與容災中心之間如何連接
●數據是怎樣在兩個中心之間傳送的
●允許有多少數據丟失
●保證更新的數據在容災中心被更新
●容災中心可以開始容災進程的能力
Share 78只是建立容災系統的一種評審標準,在設計容災系統時,還需要提供更加具體的設計指標。建立容災系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災難發生后能夠以最快速度恢復數據服務,所以容災中心的設計指標主要與容災系統的數據恢復能力有關。最常見的設計指標有RTO (Recovery Time Objective)和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RTO與RPO是關鍵
RTO是反映業務恢復及時性的指標,表示業務從中斷到恢復正常所需的時間。RTO值越小,代表容災系統的數據恢復能力越強。各種容災解決方案的RTO有較大差別,基于光通道技術的同步數據復制,配合異地備用的業務系統和跨業務中心與備份中心的高可用管理,這種容災解決方案具有最小的RTO。容災系統為獲得最小的RTO,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RPO是反映恢復數據完整性的指標,在同步數據復制方式下,RPO等于數據傳輸時延的時間;在異步數據復制方式下,RPO基本為異步傳輸數據排隊的時間。在實際應用中,考慮到數據傳輸因素,業務數據庫與容災備份數據庫的一致性(SCN)是不相同的,RPO表示業務數據庫與容災備份數據庫的SCN的時間差。發生災難后,啟動容災系統完成數據恢復,RPO就是新恢復業務系統的數據損失量。不同容災方案的RTO和RPO是不相同的。
綜合考慮技術指標
設計容災系統不能只看RTO和RPO,對于不同的業務系統和用戶特殊的要求,其它一些指標有可能成為選擇容災解決方案的主要因素。例如,某些地區為了防范一些特定自然災害的風險,要求容災備份中心與業務中心保持足夠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容災備份中心與業務中心的距離要求就是容災系統的重要指標。
大部分業務系統都是數據庫應用結構,業務系統容災實際上就是數據庫容災。實現數據庫容災的難度在于始終要保證數據庫的一致性。為了保證容災備份數據庫隨時能夠打開運行,必須對容災備份數據庫進行可用性檢驗。由于大部分容災技術都是采用邏輯卷數據復制方式,難以保證容災備份數據庫在所有檢驗時間點的一致性,有可能出現單次檢驗失敗的情況,不得不進行重復檢驗。把容災備份數據庫的檢驗成功率作為容災系統的設計指標是必要的。
通信網絡是容災系統的組成部分,通信線路的質量也是容災系統的性能指標之一,其中包括網絡的數據傳輸帶寬、網絡傳輸通道的冗余和網絡服務商的服務水平(網絡年中斷率)。如果容災系統使用的通信網絡是確定的,為了比較不同容災解決方案,可以用單位存儲容量的數據庫在同一通信網絡上的數據完全恢復時間作為一項設計指標。
如果要求容災系統具有防范各種災難的能力,特別是具備抵御人為破壞的能力,則需要把容災系統的數據備份作為一個設計指標。這是因為,所有通過網絡對業務中心的人為破壞和管理人員的誤操作同樣會影響到容災備份中心。只有采用離線數據備份的方法,才能夠防范人為的災難。
最佳不等于最好
從經濟角度考慮,最佳的容災解決方案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容災解決方案。容災系統的總體投入(TCO)和投資回報(ROI)對于許多用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設計指標。TCO包括建立系統、維護系統和擴充系統的總投入。由于容災系統的啟用概率很低,新技術的發展和新產品性價比的提高必定造成容災設備的貶值。所以,對于容災系統來說,TCO越高,ROI越低。
IT系統在升級過程中,會采用新技術和新產品,而業務系統的任何變動都會引起容災系統相應的變化,勢必加大對系統升級的投入。要想把這種變化的影響減到最小,容災系統的靈活性和兼容性也應該是十分重要的指標。
綜上所述,進行容災系統設計時,必須根據用戶業務系統的使用情況,并綜合考慮地理環境、網絡條件、投資規模、業務系統長遠發展規劃等各種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容災系統設計指標。
(E5) 不同容災解決方案的RPO與RTO
參考資料: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218/22/39197078_615851313.shtml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