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什么是fail-fast的內容。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
什么是fail-fast
首先我們看下維基百科中關于fail-fast的解釋:
In systems design, a fail-fast system is one which immediately reports at its interface any condition that is likely to indicate a failure. Fail-fast systems are usually designed to stop normal operation rather than attempt to continue a possibly flawed process. Such designs often check the system's state at several points in an operation, so any failures can be detected ear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a fail-fast module is detecting errors, then letting the next-highest level of the system handle them.
大概意思是:在系統設計中,快速失效系統一種可以立即報告任何可能表明故障的情況的系統。快速失效系統通常設計用于停止正常操作,而不是試圖繼續可能存在缺陷的過程。這種設計通常會在操作中的多個點檢查系統的狀態,因此可以及早檢測到任何故障。快速失敗模塊的職責是檢測錯誤,然后讓系統的下一個最高級別處理錯誤。
其實,這是一種理念,說白了就是在做系統設計的時候先考慮異常情況,一旦發生異常,直接停止并上報。
舉一個最簡單的fail-fast的例子:
public int divide(int divisor,int dividend){ if(dividend == 0){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dividend can't be null"); } return divisor/dividend; }
上面的代碼是一個對兩個整數做除法的方法,在divide方法中,我們對被除數做了個簡單的檢查,如果其值為0,那么就直接拋出一個異常,并明確提示異常原因。這其實就是fail-fast理念的實際應用。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預先識別出一些錯誤情況,一方面可以避免執行復雜的其他代碼,另外一方面,這種異常情況被識別之后也可以針對性的做一些單獨處理。
怎么樣,現在你知道fail-fast了吧,其實他并不神秘,你日常的代碼中可能經常會在使用的。
既然,fail-fast是一種比較好的機制,為什么文章標題說fail-fast會有坑呢?
原因是Java的集合類中運用了fail-fast機制進行設計,一旦使用不當,觸發fail-fast機制設計的代碼,就會發生非預期情況。
集合類中的fail-fast
我們通常說的Java中的fail-fast機制,默認指的是Java集合的一種錯誤檢測機制。當多個線程對部分集合進行結構上的改變的操作時,有可能會產生fail-fast機制,這個時候就會拋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后文用CME代替)。
CMException,當方法檢測到對象的并發修改,但不允許這種修改時就拋出該異常。
很多時候正是因為代碼中拋出了CMException,很多程序員就會很困惑,明明自己的代碼并沒有在多線程環境中執行,為什么會拋出這種并發有關的異常呢?這種情況在什么情況下才會拋出呢?我們就來深入分析一下。
異常復現
在Java中, 如果在foreach 循環里對某些集合元素進行元素的 remove/add 操作的時候,就會觸發fail-fast機制,進而拋出CMException。
如以下代碼:
List<String> userNames = new ArrayList<String>() {{ add("Hollis"); add("hollis"); add("HollisChuang"); add("H"); }}; for (String userName : userNames) { if (userName.equals("Hollis")) { userNames.remove(userName); } }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s);
以上代碼,使用增強for循環遍歷元素,并嘗試刪除其中的Hollis字符串元素。運行以上代碼,會拋出以下異常: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util.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at java.util.ArrayList$Itr.checkForComodification(ArrayList.java:909) at java.util.ArrayList$Itr.next(ArrayList.java:859) at com.hollis.ForEach.main(ForEach.java:22)
同樣的,讀者可以嘗試下在增強for循環中使用add方法添加元素,結果也會同樣拋出該異常。
在深入原理之前,我們先嘗試把foreach進行解語法糖,看一下foreach具體如何實現的。
我們使用jad工具,對編譯后的class進行反編譯,得到以下代碼: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ImmutableList初始化一個List List<String> userNames = new ArrayList<String>() {{ add("Hollis"); add("hollis"); add("HollisChuang"); add("H"); }}; Iterator iterator = userNames.iterator(); do { if(!iterator.hasNext()) break; String userName = (String)iterator.next(); if(userName.equals("Hollis")) userNames.remove(userName); } while(true);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s); }
可以發現,foreach其實是依賴了while循環和Iterator實現的。
異常原理
通過以上代碼的異常堆棧,我們可以跟蹤到真正拋出異常的代碼是:
java.util.ArrayList$Itr.checkForComodification(ArrayList.java:909)
該方法是在iterator.next()方法中調用的。我們看下該方法的實現: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如上,在該方法中對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進行了比較,如果二者不想等,則拋出CMException。
那么,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的值不想等的呢?
modCount是ArrayList中的一個成員變量。它表示該集合實際被修改的次數。
List<String> userNames = new ArrayList<String>() {{ add("Hollis"); add("hollis"); add("HollisChuang"); add("H"); }};
當使用以上代碼初始化集合之后該變量就有了。初始值為0。
expectedModCount 是 ArrayList中的一個內部類——Itr中的成員變量。
Iterator iterator = userNames.iterator();
以上代碼,即可得到一個 Itr類,該類實現了Iterator接口。
expectedModCount表示這個迭代器預期該集合被修改的次數。其值隨著Itr被創建而初始化。只有通過迭代器對集合進行操作,該值才會改變。
那么,接著我們看下userNames.remove(userName);方法里面做了什么事情,為什么會導致expectedModCount和modCount的值不一樣。
通過翻閱代碼,我們也可以發現,remove方法核心邏輯如下:
private void fastRemove(int index) { modCount++; int numMoved = size - index - 1; if (numMoved > 0)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1, elementData, index, numMoved); elementData[--size] = null; // clear to let GC do its work }
可以看到,它只修改了modCount,并沒有對expectedModCount做任何操作。
簡單畫一張圖描述下以上場景:
簡單總結一下,之所以會拋出CMException異常,是因為我們的代碼中使用了增強for循環,而在增強for循環中,集合遍歷是通過iterator進行的,但是元素的add/remove卻是直接使用的集合類自己的方法。這就導致iterator在遍歷的時候,會發現有一個元素在自己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就被刪除/添加了,就會拋出一個異常,用來提示用戶,可能發生了并發修改!
所以,在使用Java的集合類的時候,如果發生CMException,優先考慮fail-fast有關的情況,實際上這里并沒有真的發生并發,只是Iterator使用了fail-fast的保護機制,只要他發現有某一次修改是未經過自己進行的,那么就會拋出異常。
關于如何解決這種問題,我們在《為什么阿里巴巴禁止在 foreach 循環里進行元素的 remove/add 操作》中介紹過,這里不再贅述了。
fail-safe
為了避免觸發fail-fast機制,導致異常,我們可以使用Java中提供的一些采用了fail-safe機制的集合類。
這樣的集合容器在遍歷時不是直接在集合內容上訪問的,而是先復制原有集合內容,在拷貝的集合上進行遍歷。
java.util.concurrent包下的容器都是fail-safe的,可以在多線程下并發使用,并發修改。同時也可以在foreach中進行add/remove 。
我們拿CopyOnWriteArrayList這個fail-safe的集合類來簡單分析一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userNames = new CopyOnWriteArrayList<String>() {{ add("Hollis"); add("hollis"); add("HollisChuang"); add("H"); }}; userNames.iterator(); for (String userName : userNames) { if (userName.equals("Hollis")) { userNames.remove(userName); } }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s); }
以上代碼,使用CopyOnWriteArrayList代替了ArrayList,就不會發生異常。
fail-safe集合的所有對集合的修改都是先拷貝一份副本,然后在副本集合上進行的,并不是直接對原集合進行修改。并且這些修改方法,如add/remove都是通過加鎖來控制并發的。
所以,CopyOnWriteArrayList中的迭代器在迭代的過程中不需要做fail-fast的并發檢測。(因為fail-fast的主要目的就是識別并發,然后通過異常的方式通知用戶)
但是,雖然基于拷貝內容的優點是避免了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但同樣地,迭代器并不能訪問到修改后的內容。如以下代碼: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userNames = new CopyOnWriteArrayList<String>() {{ add("Hollis"); add("hollis"); add("HollisChuang"); add("H"); }}; Iterator it = userNames.iterator(); for (String userName : userNames) { if (userName.equals("Hollis")) { userNames.remove(userName); } }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s); while(it.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next()); } }
我們得到CopyOnWriteArrayList的Iterator之后,通過for循環直接刪除原數組中的值,最后在結尾處輸出Iterator,結果發現內容如下:
[hollis, HollisChuang, H]
Hollis
hollis
HollisChuang
H
迭代器遍歷的是開始遍歷那一刻拿到的集合拷貝,在遍歷期間原集合發生的修改迭代器是不知道的。
Copy-On-Write
在了解了CopyOnWriteArrayList之后,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樣的疑問:他的add/remove等方法都已經加鎖了,還要copy一份再修改干嘛?多此一舉?同樣是線程安全的集合,這玩意和Vector有啥區別呢?
Copy-On-Write簡稱COW,是一種用于程序設計中的優化策略。其基本思路是,從一開始大家都在共享同一個內容,當某個人想要修改這個內容的時候,才會真正把內容Copy出去形成一個新的內容然后再改,這是一種延時懶惰策略。
CopyOnWrite容器即寫時復制的容器。通俗的理解是當我們往一個容器添加元素的時候,不直接往當前容器添加,而是先將當前容器進行Copy,復制出一個新的容器,然后新的容器里添加元素,添加完元素之后,再將原容器的引用指向新的容器。
CopyOnWriteArrayList中add/remove等寫方法是需要加鎖的,目的是為了避免Copy出N個副本出來,導致并發寫。
但是,CopyOnWriteArrayList中的讀方法是沒有加鎖的。
public E get(int index) { return get(getArray(), index); }
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可以對CopyOnWrite容器進行并發的讀,當然,這里讀到的數據可能不是最新的。因為寫時復制的思想是通過延時更新的策略來實現數據的最終一致性的,并非強一致性。
**所以CopyOnWrite容器是一種讀寫分離的思想,讀和寫不同的容器。**而Vector在讀寫的時候使用同一個容器,讀寫互斥,同時只能做一件事兒。
感謝各位的閱讀!關于“什么是fail-fast”這篇文章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讓大家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吧!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