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有關使用Angular怎么實現異步變同步處理,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內容,希望大家根據這篇文章可以有所收獲。
1. 背景
在前端項目中,經常會遇到頁面有多個接口,后一個接口參數需要從前一個接口的返回數據中獲取,這就存在接口必須按順序一個一個執行。而Angular提供的Http服務請求接口都是異步請求,因此通常情況下會寫成如下的代碼:
funA(arg1,arg2,function(){ funcB(arg1,arg2,function(){ funcC(arg1,arg2,function(){ xxxx.... }) }) });
這不僅造成頁面代碼混亂不易維護,也讓開發者無法追蹤代碼的運行。本身嵌套就已經不容易理解,加上不知何時才能觸發回調,這就相當于雪上加霜。
2. Promise
針對這中現象,Angular推出了Promise規范,它可以幫助開發者將異步變成同步,是一種對執行結果不確定的一種預先定義。例如以下代碼中,當getData方法內的對象成功執行,就會調用success方法,如果失敗,就會調用error方法。另外promise除了then方法之外,還有catch()與finally()方法。
defer. getData() .then( funcSuccess (){}, funcError (){} ) .catch( function(){}) .finally( function(){});
Finally()方法一般用來處理不管promise是返回成功還是失敗,都會執行的操作。例如ionic中的上拉加載,當獲取數據后不管成功或者失敗,都要廣播結束這次上拉操作,便可將這個操作寫在finally()方法中。
3. $q服務
q服務是AngularJs中自己封裝實現的一種Promise實現,一般有如下三個常用方法:
defer() :創建一個deferred對象,這個對象可以執行幾個常用的方法,比如resolve,reject,notify等;
all() :傳入Promise的數組,批量執行,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
when() :傳入一個不確定的參數,如果符合Promise標準,就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
3.1. defer() 方法
在$q服務中,用defer()方法創建一個deferred對象,然后這個對象可以調用resolve方法定義成功狀態,使用reject方法定義失敗狀態,并且可以在這些方法中傳遞參數,一般接口返回的數據都是用這些方法傳遞出去。最后通過deferred對象 .promise來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來定義then方法。then方法中有三個參數,分別是成功回調、失敗回調、狀態變更回調。
定義方法:
function funA(num){ var defer = $q.defer(); if(num<5){ defer.resolve('funA success'); }else{ defer.reject('funA error'); } return defer.promise; }
方法調用(返回成功):
funA(3).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結果:
方法調用(返回失敗):
funA(8).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結果:
3.2. 鏈式調用
了解了defer()方法與then()方法,接下來就能解決多個接口嵌套調用的問題了。
一般處理多個接口需要嵌套執行時,可采用angular的鏈式調用,即:
FunA.then().then().then();
在then方法中return 要調用的下一個接口。如下funA、funB、funC都是返回了promise對象的方法,如果執行順序為funA、funB、funC,則可用鏈式調用。
function funA(num){ var defer = $q.defer(); if(num<5){ defer.resolve('funA success'); }else{ defer.reject('funA error'); } return defer.promise; } function funB(num){ var defer = $q.defer(); if(num<5){ defer.resolve('funB success'); }else{ defer.reject('funB error'); } return defer.promise; } function funC(num){ var defer = $q.defer(); if(num<5){ defer.resolve('funC success'); }else{ defer.reject('funC error'); } return defer.promise; }
方法調用:
funA(3).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return funB(3); }).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return funC(3); }).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結果:
上述方法調用中,then()方法中只寫了成功參數的方法,如果其中一個方法調用返回失敗,則該方法后邊的方法都不會再執行,也就是只有前一個方法調用成功,才能調用后邊的方法。如下為其中一個方法失敗的示例,funB方法調用返回失敗,則不會再執行funC,而錯誤的信息會在最后捕捉錯誤信息的參數方法中獲取。
方法調用:
funA(3).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return funB(8); }).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return funC(3); }).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打印funB()的錯誤信息 });
結果:
如果在某些場景中,等前一個方法調用完畢,而不管這個方法是否調用成功,都要繼續調用后邊的方法,則需要在then()方法中增加錯誤回調并return 下一個執行的promise。如下:
funA(3).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return funB(8);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return funB(8); }).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return funC(3);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return funC(3); }).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結果:
3.3. all() 方法
all()方法可以把多個promise的數組合并成一個。當所有的promise執行成功后,會執行后面的回調,回調中的參數,是每個promise執行的結果。
function funA(num){ var defer = $q.defer(); if(num<5){ defer.resolve('funA success'); }else{ defer.reject('funA error'); } return defer.promise; } function funB(num){ var defer = $q.defer(); if(num<5){ defer.resolve('funB success'); }else{ defer.reject('funB error'); } return defer.promise; }
方法調用:
$q.all([ funA(3), funB(3) ]) .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結果:
all() 方法中的參數可以是上面的數組形式,也可以是json格式。相應的,如果參數是數組格式,那么返回的數據格式也是數組格式;如果參數是json格式,那么返回的數據格式也是json格式。json參數示例如下:
$q.all( { funA:DeferService.funA(3), funB:DeferService.funB(3) }) .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結果:
上面兩個示例展示的都是獲取數據成功的情況。而當all()方法的參數中存在一個promise失敗,則整個任務都失敗,返回的數據也只會返回該失敗參數的失敗信息。
方法調用:
$q.all( { funA:DeferService.funA(8), //調用失敗 //正常情況下是調用成功,但由于funA調用失敗,固該方法也是失敗 funB:DeferService.funB(3) }) .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結果:
3.4. when() 方法
when()方法中的參數可以是一個值,也可以是一個promise,這個方法是把傳入的參數處理包裝成一個promise。這個方法一般在你不確定所處理的對象或者調用的方法是不是一個promise時使用。
例如在下面的例子中,val=10,并不是一個promise,但是經過when()方法包裝之后,可以通過.then()方法去調用,像處理平常的promise一樣。
var val=10; $q.when(val) .then(function(success){ console.log(success);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結果:
看完上述內容,你們對使用Angular怎么實現異步變同步處理有進一步的了解嗎?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知識或者相關內容,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感謝大家的支持。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