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o語言中,當一個變量在函數內部被分配的時候,該變量要么被分配在棧上,要么被分配在堆上。如果一個變量被分配在棧上,那么它的生命周期將在函數調用結束后終止,當函數返回時,棧上的內存將被自動釋放。而如果一個變量被分配在堆上,那么它的生命周期將不會受到函數調用的影響,需要手動釋放內存。
當一個變量的生命周期超過了它所在函數的作用域,即該變量需要在函數外部使用時,它就會發生內存逃逸,被分配在堆上。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內存逃逸場景:
返回指針:當函數返回一個指針類型的變量時,這個變量在函數外部仍然可以使用,因此會被分配在堆上。
閉包引用:當一個閉包引用了函數外部的變量時,這個變量的生命周期會延長到閉包結束,因此會被分配在堆上。
數組切片的擴容:當一個數組切片的容量不足時,會進行擴容操作,將原有的元素復制到新的內存空間中,因此原來的數組切片會被分配在堆上。
參數接收者是指針:當一個方法的接收者是指針類型時,該方法可以修改接收者指向的內存,因此該接收者會被分配在堆上。
使用go關鍵字創建goroutine:當使用go關鍵字創建一個goroutine時,需要將被調用的函數以及其參數復制到新的goroutine的棧中,因此函數與參數會被分配在堆上。
這些場景下的變量會被分配在堆上,需要手動釋放內存,否則可能會導致內存泄漏。同時,內存逃逸也會帶來一定的性能開銷,因為堆上的內存分配和釋放需要額外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在編寫Go代碼時,應盡量避免內存逃逸的發生,以提高代碼的效率和性能。